昨天下午在人民网,举办的2017年中国马拉松产业风云会结束了,这是一届马拉松各界大咖齐聚一堂的大会,从政策的引领者,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中国田径协会,到国内的各个马拉松的运营公司,到媒体、赞助商、再到各个跑团的负责人,都上台讨论,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的展开《马拉松,体育产业的富矿?》、《如何打造马拉松精品赛事》、《跑团的发展与未来》、《我参与、我奔跑、我快乐》,三个多小时的论坛,虽然说了很多,但只是风平浪静,并没有风起云涌,言已尽、意未达。
《马拉松,体育产业的富矿?》
大咖们的观点:
1、人们经济文化生活的提高,锻炼意识的加强、人们跑步的需求不断增加,让马拉松火了起来。
如:北京2016年举办了17场马拉松赛事,但马拉松名额还是一票难求。
2、全国各个省会城市,以及各个省会城市的各个行政区域都在要求举办马拉松赛事,预计2017年在田协的注册赛事将达到500多场。
3、马拉松的产业发展在中国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去年有1千万人次参加了马拉松的比赛,但对于马拉松要进行产业化的经营还是远远不够的,马拉松人口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4、马拉松为什么能产业化的经营呢?因为所有能形成产业化经营的,都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马拉松有这样的潜质。
未达之意
虽然马拉松的未来有很多的群众基础,有很多的参与人群,但马拉松的赢利模式是什么? 现在90%的马拉松都在赔钱,如果只是政府行为的办马拉松,而不是商业化的运作,怎么符合市场化竞争,怎么形成产业?怎么形成产业链?
《如何打造马拉松精品赛事》
大咖们的观点:
田协马办的水主任,在谈马拉松精品赛事时,是从如何设计赛道,如何布置水站、饮料站、补给站、医疗站等,一切按照国际田联的竞赛规则和国际路跑协会的竞赛组织原则,以及标准赛道的要求出发办好一赛事。
运营公司三位老总,从跑者的满意度、城市的满意度、市民的满意度、赞助商的满意度、媒体的传播度,五个方面来考虑打造一个马拉松赛事。
未达之意
但实际上田协标准的办马和赛事公司的办马理念一直都在博弈之中,政府招标赛事公司来运营本城市的马拉松赛事,赛事公司需要和当地各个部门合作,尤其是当地的体育局,如果是和田协的共办赛事,田协要派出技术官员进行指导。
由此矛盾产生,因为观念不一样,正如田协强调的和赛事公司看中的是不一样的,
田协看中的是国际田联的赛事组织原则和竞赛标准,而赛事公司看中的是其自身的利益,各方的满意是他的诉求,少花钱多办事是公司的运营标准,面子的工程是他们最愿意做的。
而赛道的标准布置、裁判的合理分布、赛道上的指示牌的标准、饮水、饮料站的配备,这些底层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有就成,哪管什么标准。
这样的事情在2016年的各个赛事上重复上演:公里牌、水站、甚至收容车摆在运动员跑进路线上,一些路口和上下路的中间没有摆放隔离带的,为了省钱把所有的指示标记做在一张牌子上的,水站摆放到一起的,等等等等。
如何和才能使赛事运营公司和当地体育局,以及田协马办的意见统一呢!精品赛事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跑团的发展与未来》
跑团的分类 :职业分类的跑团(医师跑团、媒体跑团)、地域跑团(天坛跑团、奥森跑团)、指导性的跑团(奥运冠军王丽萍跑团)。每一个跑团都强调快乐跑步,尽力而为的理念,也强调了交流的重要性。
未达之意
现在跑步的人群越来越多,跑团也越来越多,但跑团的发展不仅仅是给大家一个集体打卡的地方,快乐健康,放松跑的地方。未来的跑团的基础功能就应该是,传播马拉松知识,进行科学训练与指导的地方。
美国社区的跑团主要的功能就是,传授指导科学训练的知识,并且定期组织相关的讲座。只有科学训练方法深入人心,才能让跑者有更好地体验,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马拉松这项运动中来。
跑团的未来就应该是一个科学训练的指导中心。
《我参与、我奔跑、我快乐》
跑步的大咖们分享了自己关于跑步的种种,自己掉进多少次坑、走了多少艰辛的路、获得怎样的对马拉松的体验和经验。
未达之意
跑步知识的如何能快速的传播呢?跑步的科学训练方法怎样才能深入人心你?马拉松井喷似的发展,相关政策来不及出台,马拉松的相关知识总可以先传播出去吧!这应该是媒体人大力所做的事吧!让人们更加真实认识这项因为牺牲而产生的运动,才是真正的快乐源泉所在!
2017年中国马拉松产业风云会,只是各个参与部门的走台而已,并没有真正的直抒胸臆,没有切入真实的所在,言已尽、意未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