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Chan——国际家庭教育导师,青少年成长规划师。微信号:godfey
这是我每天一篇文章的第57篇
晚饭后坐地铁回家,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妻,爸爸抱着孩子坐下,妈妈没位置,我特意将座位让给妈妈,这样他们一家子就可以坐在一起了。
不过,此后的半个小时,这对夫妻的表现让我大跌眼镜。他们各自专注地玩着手机,将孩子晾在中间,全然不顾孩子渴望与他们说话的眼神。小孩看到父母不理睬他,然后一脸茫然的抬头看着对面的地铁电视。
我不知道这对夫妻看到自己一家三口这样的画面会有何感想,但我心里的感受是挺沉重的!
这样的画面也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的一则新闻。上海一妈妈在等车时,因为看手机太专注差点把孩子给弄丢。
我百度了一下“父母玩手机”这个关键词,发现父母玩手机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的新闻层出不穷。在福建,海峡都市报的报道,去年年底,莆田市有一母亲因只顾玩手机,导致自己5岁的孩子走失,幸好在双告山村网格员及村民的帮助下找到,孩子回到家人身边。
上海及莆田的这两位妈妈真是太大意了,也难怪有网友调侃说:“手机才是亲生的,孩子是充话费送的”。幸好这两个家庭的孩子没有走丢,没有遇到危险,可是有些孩子却没有这么幸运了。
2018年1月,沈阳年轻小夫妻在家顾着玩手机,孩子自己玩耍时不小心掉进滚烫的开水锅里……
悲剧的发生,皆是因为父母沉溺于掌中世界,而忽略了孩子的安全问题。
父母边玩手机边带孩子除了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外,还会带来很多的亲子问题,影响孩子的身心成长。
《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的数据显示,与孩子共处时17.8%的父母常看手机,51.8%的父母偶尔看手机,这两类加起来就有近七成父母在陪孩子时看手机,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已开始抢夺亲子时间。
在广州一个小主持人论坛上,一位小学生读诗埋怨自己的父母,“别人家都有了二胎,我爸妈不用,因为他们的二胎是手机。我该怎么办?”
这句话被广州的媒体报道出来后,在网上传开了,触动了不少家长的心。
父母陪孩子的时候玩手机,这是对孩子感情上的冷漠,忽视了孩子的沟通欲望。换个角度看,其实就是一种家庭“冷暴力”,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还没有手机重要。
各位家长,在此我也做个小小的调查。
请问一下,孩子要和你一起玩游戏,你全情投入了吗?还是一手拿着手机一边心不在焉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和你讲幼儿园的趣事,你认真听了吗?还是一边玩着手机一边随口应着?
在《五大心理营养》中,我曾提到养育孩子的父母是孩子的生命至重之人,孩子的自信根植于内心,从小来自于父母的接纳和爱。
所以,如果有上述行为的父母们,你是否意识到:
当你在孩子身边拿起手机,你就在告诉孩子,“手机比你在父母心目中更有价值”。
当孩子在向你诉说心事,你一边敷衍一边玩手机,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没人理会,自己是没有价值的人。
当你在亲子互动拿起手机,孩子就会觉得: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关注。甚至认为在父母眼中,自己没有手机重要。
于是,孩子学会了自卑,有些开始讨好别人,有些开始自我厌弃,有些开始叛逆。为了弥补这种伤害,孩子可能以哭闹、乱砸东西等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
与此同时,父母玩手机给了孩子错误的示范,孩子会效仿父母的做法,也开始热衷低头看手机。
最后的结果就是,父母反过来又为孩子热衷看手机而苦恼不已。却不知正是自己不经意的动作酿下的“苦果”——手机不只是带走了你的时间,它也许在带走孩子的未来!
家庭是孩子能量的源泉,家庭教育像是一台复印机,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请所有的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放下手机,别让孩子的童年记忆里只剩下手机背后面容模糊的爸爸妈妈!
再次回看地铁里那一幕,我也暗暗下了个决心:好好陪伴我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安全,给他勇于探索的勇气!
好的陪伴重在自律,我决定给自己拟定一个时间表,在该工作时工作,该娱乐时娱乐,亲子互动时就专注于陪同。不出差的日子里,每天至少有一个小时陪孩子玩玩游戏,读读绘本,听孩子讲讲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告诉孩子自己有多么爱他,也许孩子那些让你头疼的问题,就此悄悄不见了。
家长们,与我一起通过设置闹钟提醒来进行自身约束,在家里,在亲子互动时,放下手机,慢慢通过一点一滴的积累来养成我们的亲子互动习惯吧!
今晚话题:您觉得怎样才是真正的陪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