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余先生和我探讨了一个问题,他发现当自己发现了一本好看的书,如获至宝,但是推荐给别人看,却效果不理想。你越是推荐,人家越不看。
细想,好像是那么回事。
他说的这种现象,我也遇到过。几年前,我无意中读了九夜茴写的《初恋爱》,看完我泪流满面,不仅仅是因为孟帆对温静默默的付出,以至于他去世了,这份爱温静都无法知道,更多的是因为作者那句初恋就是爱,正因为我们年轻不懂爱,所以才爱的那么努力,那么天真。(原话不记得了,大概意思如此)。
我敢说这本书是我看的校园青春小说里最好看的,不仅仅是作者的文笔,更多的是她的描写角度比较新颖。从那以后,我见人就推荐这本书,恨不得买本书给她们看,但每每我越卖力推荐的时候,得到的回应是淡淡的一句噢,然后就开始聊别的话题。只有一个我最好的闺蜜,因为我三番五次的介绍,最后她大概浏览了一遍,最后说确实不错。仅仅如此。
余先生这段时间在看《大秦帝国》,上班时候推荐给同事看,下班回来推荐给我看。其实我个人比较钟爱历史,按理说我应该很开心或者说迫不及待的打开我的kindle下载这本小说来看。但每次他介绍的时候,我也只能简单说,哦,是吗?下次我也来看看。这话我说完一个礼拜了,但是我的kindle依然在抽屉里睡觉。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跟余先生说,我觉得原因在于,你觉得好的,不代表人家觉得好。
先生却不以为然,他说这其实是一种心理作用,这就好像是推销行为,推销员使出浑身解数去推荐他认为适合你的东西,说得天花乱坠,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但是你却不动于衷,哪怕那个东西确实很实用,也能用得上,而且近期可能要买了,但是绝大多数不会当场就买的,为什么呢?因为很没面子啊,你就这么推销一下,我就接受了?
余先生认为,人们对于他事先没有特殊需要的东西,突如其来的推荐不会引起他们多大的兴趣,除非他近期正在寻找某一方面的需求,比如想买件外套,看个电影,听个音乐,事先没有心理准备的推荐,会引起人们的防备心,越是使劲推荐,越是介绍特别出色的功能,人们的防备心会越加重,他们会觉得你是不是有其他的目的,就好像一道无形的墙,墙的厚度取决于你的推荐程度,你越是努力推荐,墙越高越厚。
细细想来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
而有些时候,推荐却又很简单……
这就让我想起了那个有趣的故事。
一个出版商做出了一本新书,但是不知道如何售卖。
所以就把新书给了总统送过去,但是总统比较忙碌,没有时间看这本新书,所以就随口说了一句:“这本书不错”,之后出版商在回去卖这本书的时候,就打出这样的口号:“现在有总统先生喜欢的书出售。”
当时这本书就在当天迎来令人震惊的利润,没多久,书就被抢售一空。这个出版商经过上次的事情之后,在第二本书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案卖出去,所以就把书又拿给总统看,但是总统上过一次当,所以就说这本书一点都不好。
这个出版商却是很高兴的样子,回去之后打出的口号是:“现在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没想到依然有很多人都感觉到好奇,所以争先抢后的把书依然抢购空。
这个出版商真的是一个很聪明的人,知道用总统的名气就能把书卖出去,所以第三次就把书也拿给总统看,每一个总统都是聪明人,经过前两次的事情,所以总统这一次完全就不说话,对书没有任何评价,而出版商依然很聪明,就把书拿回去用这样的口号:“现在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出售!”这次的结果依然是书的销量令人震惊。
人们都有好奇心,和权威心理,有些商品,有些话,直接推荐,反而起不到好的作用,但是可能换个角度,或者找个有公信力的人或者平台,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看看《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淘宝相关美食有多火你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