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生活是需要一点空白的。
刚毕业的时候,我22岁,第一份工作是前台。那是一个远离尘嚣的办公室,每天我最发愁的就是怎么打发上班的八小时。
本职工作做完了,去给别的部门干活。小姑娘,嘴甜脚快,一来二去的,倒认识了不少人。
干完活后小脑袋瓜就不停地转:我该做点啥呢?看书吧要不?报个英语补习班?
因为太闲,的确做了很多“无聊”的事。
柴静的《看见》激起了我的赤子之心,《红与黑》让我怀疑阶层下人民生命的意义,一本本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流过手心,引发我对人性善恶的思考。我开了知乎账号,注册了豆瓣,和一群人做一堆“无聊”的事。
下了班也没闲着,买了锅,叮叮咚咚地开始学做饭。一点点地认识柴米油盐。
买了一把电子琴,虽然至今最拿手的还是《新年好》,但捣鼓1234567的日子回想起来却真的是五彩斑斓。
我是5月份到岗的,8月份的时候,我迷上了心理学。10月的时候,我开始了写字。而这两样东西,从走进我生命的那一刻开始,就成了我人生的太阳。
我了解自己的性格,清楚自己的存在价值,我愿意因为活着,给身边人带去一点点光和热。
第二年,因为公司合并,我被调整了岗位。工作量几乎几何式地增长。
我再也没有时间帮别人干活,自己的工作维护起来就已耗尽全部精力。
我再也没有时间看“闲书”,每天各类的邮件就已让我眼花缭乱。
我也不做饭了,每天外卖度日。
电子琴被靠在了墙角,时间久了,竟落了灰。
拖着疲倦的身体钻出地铁后,刷刷豆瓣上上知乎,就是我所能干的唯一“无聊”事了。
偶尔也会写写文章,但质量终究是不如从前了。
工作越来越多,时间久了,我也从一个嘴甜脚快的小姑娘变成了凡事踢皮球找借口拖延deadline的职场老炮。
许多人会问:人是怎么就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
我想,大概就是时间推搡着,被环境渲染着,一点一点丢失了最初的纯白吧。
还好还好,有人在这个时候拉住了我。
辞职,调整心态,开始新生活。
我又钻研起了心理学,拿起镜子认识自己。
我又拿起了笔,写下了今天的文章。
中国画里有个名词叫“留白的智慧”。这大概也是生活的智慧。
多年以后,我手捧一本散文,坐在街头的咖啡馆里,年少时的阳光穿过无数岁月,洒在字里行间。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