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总是和气的,可能是性格比较隐忍迁就,千言万语口难开,又或者任何事对他来说都是波澜不惊的,他永远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站在道德至高点。而喜怒无常,口无遮拦也许因为性格大大咧咧,要么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可能正是因为走心,在意,潜意识里有所期待,而结果却容易让人沮丧和失望,因此生气。
也许这就是你有时候无法理解的地方。
有的人顾虑过多,其实对方根本不知道。自己没有表达却要求别人的理解是一种非常无理的要求。人们总爱用,我本以为…… 这样的句式,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揣测对方,觉得对方懂得自己的良苦用心。抱歉,这样的沟通其实是不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是相互的。因此讨论主动与否这种问题根本毫无意义。只有触及到切身利益,人的本能才会开始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因为情感共鸣以及少数人的共情能力。
还有一种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根本不算真正的聆听,因为压根不需要听懂。你想听什么爱听什么,我就说给你听,投其所好,不用伤神费脑又让人心情愉悦,多好?问题在于提问的方式,即得到答案与预期的出入。
但是很抱歉,我们是人类。我们的优点和缺点是永远并存的。我们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邪恶的一面。多数时候多数人只活在自己的空间,他们听你的故事就是用来解闷,并不真的好奇感兴趣。真相就是多数人的生活乏味,偶尔的娱乐刺激了自己的平庸生活从而感到幸福也是幸运。民意有时候是充满恶意的,因为不是当事人不需要负责。所以询问他人不如自己去找答案,想得到结论必须自己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