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我管理什么?
发展道路,何时改变发展道路?
深刻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怎样学习新知识
怎样与别人共事
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
自己又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
把自己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上?
应该何时换工作,以及该怎么换?
对于以上问题要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持续地自我管理。
2.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2.1我的长处是什么?
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
德鲁克说:“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途径就是回馈分析法(feedback analysis)。”
德鲁克自己用了20年回馈分析法,“每次使用都有意外的收获。”
德鲁克的收获:
我对专业技术人员,不管是工程师、会计师还是市场研究人员,都容易从直觉上去理解他们。
我其实与那些涉猎广泛的通才没有什么共鸣。
2.2回馈分析法的作用
回馈分析法使我们养成了一种始终注重实际表现和结果的习惯;
找自己的长处;
专注于自己的长处;
加强自己的长处;
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学习新技能;
显示你在知识上的差距;
发现自身的由于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见和无知(恃才傲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ì cái ào wù,意思是指仗着自己的才能而骄傲自大,轻视众人。);
纠正你的不良习惯;
反映出由缺乏礼貌造成的问题;
3.我的工作方是什么?
个性决定一个人的工作方式。
个性是在一个人进入职场前就形成了。
个性不会轻易改变,只可能略微有所调整。
3.1你属于哪种类型的人?
德鲁克在《自我管理》中把人分出两类人,读者型,或听者型。几乎没有人会从读者型变成听者型,反之亦然。但是也有人说一个人既可以是读者型也是听者型。
例子1
一个人这样描述:“因为我每次在开会或者接受口头任务时都会显得一脸的茫然,开会时也很容易走神,抓不住别人提出的问题的重点,回答得乱七八糟……而平时在阅读报告与看书时我反而能够记得书中的一些观点,琢磨之后能够做归纳与总结。”
“参加训练营听音频打逐字稿,三千多字我居然用了近5个小时才完成。”
结论:自己是读者型的人。
3.2你是如何学习的?
笔头好的人一般不靠听和读来学习,而靠写来学习,这已成了一种规律。
“你怎么学习?”的下一个问题是“你根据这个认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吗?”正确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3.2.1学习的方式
1.通过写学习
比如写文章,记详细的笔记。
2.在实干中学习
3.通过听自己讲话学习
3.3我能与别人合作得好吗
“我能与别人合作得好吗?”的下一个问题是“我在怎样的关系下与他人共事?”
3.4我适合在什么角色上
“我适合在什么角色上?”要看在什么角色上工作卓有成效。比如是决策者?或是顾问?......
3.5我在什么工作环境下表现出色?
工作环境指,有压力的环境?有“导师”的团队里?自主的环境下?大公司?小公司?
4.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为了在组织中取得成效,个人的价值观必须与这个组织的价值观相容。两者的价值观不一定要相同,但是必须相近到足以共存。
5.相互关系
5.1工作方式与长处
一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长处很少发生冲突.
5.2价值观与长处
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时会与他的长处发生冲突。
价值观是并且应该是最终的试金石。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必要时放弃自己具有长处的工作(职业)。
6.我属于何处?
当回答了自己“我的长处是什么?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我的价值观是什么?”三个问题后,应该决定自己该向何处投入精力了。或者,应该能够决定自己不属于何处了。
成功的事业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面对机遇时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可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