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愿意选择大品牌的公司消费?什么是品牌公司?
品牌公司就是那些有最低信任成本的公司,尽管产品和服务看起来报价高,我们依然会选择这样的公司,无论你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已经在为信任成本买单。
人生有没有捷径可以走?
有,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要以最小的成本获取信任,并将这个信任关系维持下去。
我们所有人在职场上发展的最大瓶颈,到最后都不是专业 瓶颈 ,而是被伯乐相中的机会瓶颈 , 职场上,老板最喜欢的从来不是能力强,工作努力的人,而是严格遵守心理契约,不违约的人
那么关于信任,到底要怎样积累呢?想要遵守和老板之间的心理契约,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
1.让心理契约显性化
2.对心理契约定期更新
3.契约破裂时要及时弥补
心理契约就是老板和员工对于相互责任的期望,这种期望是隐性的,比如说,你以为你自己很努力,但老板的心理契约中对你的期望是最终工作完成的结果。
让心理契约显性化,就是在适当的时间找老板聊一聊,谈一下他对自己的期望,老板提出期望后,主动向老板征询自己需要提升哪些能力,才可以将工作做得更好。
对心理契约的定期更新,心理契约是动态的,老板对你不断的深入了解,期望也会更加具有针对性,期望达成的越多,老板对你的投入也会越多。
心理契约破裂时要及时弥补,有三种情况:
1.理解歧义,我们和老板,有不一样的认知体系,可能对相同的内容存在一些认知差异,我们要不断让心理契约显性化,定期对心理契约进行更新。
2.无力兑现,彼得原理认为:“在一个组织的等级阶梯中,每一个员工都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老板会不断的提高对你的期望,直到新的期望你无力兑现。
老板不喜欢解释,只希望有结果,当我们无能为力时,需要我们抛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自己的几个解决方案,--因为老板不喜欢做问答题,而喜欢做选择题。
这些解决方案不一定只是你自己,可以是一切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力量,是否动用,老板会有相应决策。
3.有意违约,企业需要发展,就必须上进,内部就必须引进竞争机制,公司培养员工,就像家长培养孩子一样,但公司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因为子女可以在家里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在公司就不行。
老板与员工的关系就像是一个团队,在球队中老板帮助球员成长,球员也反过来让球队变得更强大,互利共赢的关系。
当某天因为个人原因要离开公司,也就是有意违约的时候,虽然我们不再是一个团队,但以前的老板可以变成现在的朋友,交接好手头的工作,善始善终。离职之后,还可以找之前的战友互帮互助。
在职场中,想成为最能说话的那个人,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去积累信任。
以上来自于王世民《个体赋能》读后感。你需要的不是经验,而是经验背后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