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动的一课

        今天傍晚突然收到结构专业同事发来的文件。希望我给他一些意见,看看他的文章里,还有什么需要修改的。我打开一看,原来是关于地铁车站内部不同区域,照明的照度及色温等相关设计原则和出发点的一系列考虑。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文章中,他说他的这些思考源于我之前,对于地铁车站,照度明暗问题的提出。我看到他在我的空间里,为我几天前的那篇文章“乘客朋友,你觉得怎样更好?”点了赞,并且第二天,他就在他的空间相册中,上传了部分照明规范中的截图,以及去单位附近地铁站内拍摄的相应部位的照片。对于他这样认真的去找规范,我当时很惊讶,因为这分明是动力照明专业,该去考虑的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没想到一周后,他拿出了这篇文章,系统地阐述了,照明中照度、色温,以及灯具的布置,对人的影响,对人流的引导作用,以及对地铁车站具体区域功能的适应性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本该是建筑师,应该有所了解的东西。结构设计师完全可以忽略不必理会。甚至我这个建筑师,也只是在提出那些问题之后,仅仅就照度强弱的亮或暗,咨询了一下动力照明专业的设计师。在得到了设计师:“各地感受不同,并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统一标准”。这样一个答案之后,便轻飘飘的把这个问题放过,放弃了进一步的探究。

       今天小雷同学用他的实际行动,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什么才是真正的不放过问题。这种能力我该怎样拥有呢?我想首先是放下专业的界限,对每一个问题要真正问到底,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同时,空杯心态,不抱着固有经验,从头学习。

        大家一定很好奇他的文章里都写了什么,我已征得他的同意,稍后等他改完分享给大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