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件很感性的事情
“我爱你”,在日语中要怎样表述?答案是,“月色真好~~~”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细想下来,却如此的令人回味~~~
把自己的情感、思考,通过字与字的组织、词与词的交融、付诸笔端,形成一幅画卷,用于记录、甚至影响别人,文字的力量如此美好,又如此的强大!
这几天一直在进行封闭式的培训。说培训其实并不准确,这其实更是一次测评报告的解读。拿到报告之后,我们很多人勇敢的去晒给所有的人看了,坦诚的展示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们团队中,有一位领导却什么都没说。私下里,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不是不想说,而是感觉一肚子的话,到了嘴边,不知道怎么去表述,不知道怎么说。
很多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困扰,满腹经纶,却不知道如何表达,俗称“茶壶里煮饺子”。落在纸上也是如此,很多人其实很喜欢写作——我就认识很多想要写书的人——但是却总觉得词不达意,或者认为语言还没有组织好、思想还不是很完善,所以迟迟下不了笔,最后可能也就不了了之了。
想写是一种源动力,写的好,是一种能力。前者很难改变,后者却是可以后天锻炼培养的。
写作是一门,需要刻意练习的技能。
自由书写
很多人总想着灵感来了,一气呵成一篇佳作,言语优美流畅、条理清晰明澈,人人看了赞不绝口——怎么可能呢?就连写作的基础——字,我们都是从拼音笔画一点点认识,一次又一次书写之后,才能完整的写出认出读出使用的,写作的基础是字与字的组合,想要把这么多文字组合成一篇优美的文章,当然也需要一遍又一遍的写了。
《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一书就提到,我们可以借由止语、静默、慢走,先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找到自己,然后拿起纸笔,规定个十分钟,做个连贯的书写。随机的、无序的、不停顿的写,就只是写,直到写满十分钟。这样的书写过程,可以让自己的外在情绪借由文字发泄出去,让自己心情平复,更有利于找到真正的自己,重新的认识自己。
积累素材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想用一个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话语,却发现脑袋空空找不到合适的案例,这就说明了在平常中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当我们有了足够的素材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根据写作的需要,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使用这些案例。有位写作老师就说过,想要在写好一篇文章,提前准备的素材应该要比实际使用的多八倍,才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
而素材的积累方法就很多了,比如说多出去走走,经历很多事情。和朋友们聊天,听听朋友的经历。平时的生活中注意观察,留意细节,随时的对看到的事情和想到的主意做记录,写作的时候拿来翻翻素材记录本。
我一个朋友就经常看了我的写的东西之后然后调侃我:又拿我们当你的素材。
展示细节
想要写好一篇文章,先要明确文章的主题:我到底想要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一个怎样的主题。然后根据主题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素材。但是为了突出重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展示细节。
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在意细节的人,过马路的时候走在靠近车道的一边,倒水的时候注意冷暖给别人倒一杯等都会让我觉得人很细心。而在文章中,这样的细节显示在某个人身上时,这个人的特点就出来了。
东野圭吾的书经常看得我欲罢不能,就是因为他用了很多的小细节来描述,让人身临其境,对人物、事件的过程自动推演,极强的渲染了情绪。
自由的书写,让我们放下我们的情绪,打开心门;积累素材,让我们写的时候有话有案例,真实可信;细节推动了主题的发展。想要做一名好的书写者,放下包袱,勇敢的去写,任何文字都是美好的,写作就是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更美好的图画。当我们想要展示自己的内心,勇敢的对外呈现的时候,写作,实在是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最好的办法之一。
我以我笔写我心,愿君细看体真情!
月色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