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强化训练打卡第八十四天

泻心汤系

  三泻心汤,就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跟甘草泻心汤。其实都可以说是同一个主要方剂结构作一个加减而已哦。所以这几个方剂的这个差别并没有那么的大。主症多半也都是抓心下痞。半夏、生姜、甘草三个泻心汤的主服法都是要先用比较多的水煮到差不多六碗,然后把渣渣捞掉,然后再光煮那个汤,把它收到三碗。这个三泻心汤也很自然的就被归类在和解剂里面了。因为它果然是含有寒药也有热药,然后吃下去之后,它希望得到的结果是不寒不热,但是可以帮你交通阴阳这样的一个状况。

    泻心汤的结构就是有一点像是半贴理中汤再加一些泻火的药,有这样一个寒药跟热药放在一起,来交通人的上热下寒的这个体质。这样的一个药物的配比来讲有人会问说,既然这个人脾胃这么的虚,要交通他的上热下寒,要补脾胃为什么不加白术,这个泻心汤的结构治则是上面的热跟下面的寒不得交通,所以在这一件事情上面来讲要调的是寒热升降。这个术这个药主要比较是关系到肠胃吸收的能力,那这个吸收的能力的强或者弱比较是关系到这个人的虚实的问题,而不是寒热的问题。因此这个泻心汤证,无论是有术无术它的这个短期的效果来讲并没有什么意义存在。因为要用术的话可能它效果可能慢一点点。

  在我们的临床应用上面有发现说,你一旦用了术之后这个药物的作用点会非常严重的被锁定在中焦,而不容易下到下焦。比如说拉肚子,你说水泻我们用理中汤,这个完谷不化、下利清谷的我们用四逆汤。那可能有人就会问一个问题,那我们如果用附子理中汤呢?附子理中汤里面不是甘草、干姜、这个附子都有了吗?等于里面已经包了一贴四逆汤,甘草、干姜、附子、人参都有,那这样的附子理中汤治疗下利清谷好不好呢?结果临床发现,不怎么好。那个肾阳虚的这个下利清谷,你用四逆汤有效,可是用附子理中汤它的效果就弱了,所以如果要让这个热够到更下焦一点的话,好像术这个药不是那么的适合,但是我们这些都是后设的一种追捕的讲法。我想我们如果要回到原点的话呢,就是要看这个方剂在一开始的时候是怎么形成的,那我们目前有个最古老的资料,可能还是要看所谓的《辅行诀》啦。那《辅行诀》这个太古方剂的结构呢讲来又像是笑话一样,就是我们现在研究泻心汤遗留下来的很多问题,你看了《辅行诀》就会觉得,哦原来就是转俄罗斯轮盘刚好转到这里开枪的时候,子弹没射出来,所以就没有这味药,那种感觉会让人觉得有一点荒谬啊。那我们在讲到这个《辅行诀》的这个

    小泻心汤都是三味药,大泻心汤都是六味药。它的基本配备,大泻汤里面有必定会用的五味药。一号药是芍药,二号药是这个黄芩,三号药是姜(或生或干),然后四号药是大黄,五号药是甘草。那么如果是大泻心汤的话,那心脏他们的泻心用的主轴的药物是黄连,所以就一味黄连,然后搭配这五味药,这是大泻心汤。小泻心汤,如果是要泻心脏的话,他选的就是二四,所以就黄连、黄芩、大黄。如果要做小泻脾汤的话,那他泻脾的主药是用附子。他泻脾认为脾中需要泻的是寒,所以泻脾的那味主药是附子,大泻脾汤就是这一堆药全部跟附子放里面。那小泻脾汤的话,脾脏的这个排比是三五,所以就附子、甘草、干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