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聊两个工具,MECE,SCQA。这源于新年,我整理自己的书籍,竟然找到了工作第一年的日志,稚嫩的思考,凌乱的表达和记录,让人汗颜。那一年我以管理培训生的身份进入第一家公司,经过半年的轮岗,终于成为了一名零售培训师。所以学习到的东西,庞杂多样,尤其是轮岗的半年里,在零售部门经历4个岗位,其他部门经历4个岗位,八个岗位的轮换转切,都需要严格的考核,刚出校门的我,如饥似渴的学习新知识,担心自己会忘记,秉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原则,记笔记!半年2本手抄,我成了笔记狂魔。
可是很多笔记,回头在看时,重复,遗漏,照搬,思路混乱,问题突出。
我安全走过来轮岗期,笔记功不可没,但是现在看,完全可以做的更好。
工作几年下来,我坚持记工作笔记,每次手抄结束,才会觉得,这个模块的工作我真的掌握了。在总裁班竞选学习委员的时候,在“对手”展示自己惊人的学习能力的时候,我默默拿出所有的工作笔记,给他们来了一个大合照,震惊了同学们。这个时候,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这个习惯棒棒的!
笔记做的再多,其实不如一用。我今天把内容制作中,对我工作影响最大的两个工具分享出来,分别是MECE法则和SCQA架构。
1,
MECE法则(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是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个思考工具。
1.1 举例
如果要把人进行分类,怎么分呢
在第一层,从性别的角度可以分为:男人,女人;
在第二层,从年龄的角度可以分为:小孩,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
在第三层,从学历的角度可以分为: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博士后及以上;
在第四层,可以按照国家来分……
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我解析。
1.2 怎么使用
谨记分解目的、避免层次混淆、和借鉴成熟模型。
借鉴成熟模型是最常用的一个方法,也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很多人会存在的问题是成熟模型储备不够,我们可以养成日常积累的习惯。
如果是自建模型,不知道是否正确怎么办?有一个一招制敌的方法,把所有的答案反推回来,看如果我这样做了,是不是目的就达成了,如果可以,你的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如果还有漏洞,继续补充。
2,
SCQA架构【情境(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问题(Question)、答案(Answer)】,是一个“结构化表达”工具,同样也是麦肯锡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
1.1 举例:
年度营销会议上,老板在会议上cue到你,要你总结一下刚才销售部门提出的目标,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达成?
这时候的你,突然被点,有没有懵的感觉呢?
1.2 常见形式如下:
标准式:背景—冲突—答案
开门见山式:答案—背景—冲突
突出忧虑式:冲突—背景—答案
突出信心式:疑问—背景—冲突—答案
1.3 再次举例:
要求批准经费的备忘录通常具有以下结构:
背景(S)= 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
冲突(C)= 我们的解决方案需要___美元经费。
疑问(Q)= 我应该批准吗?
分享结束,接着前文部分,透露一下,学习委员竞选结果,可能大家看到这里也想知道,结果就是,我落选了,记笔记可以帮你梳理工作,但是不一定可以帮你竞选到学习委员,一名厉害的学习委员,要求还有很多。
现在工作,我已经把电子笔记充分的应用起来,幕布,印象笔记,onenote,记事本都是我的新宠,但是,每当我买到心仪的纸质笔记,还是会像刚工作的时候一样,满心雀跃的下笔。笔落下来,心才落到实处。
记笔记,摒除浮躁,让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