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讲人情,处处路难行”,这些看似是在的论断产生了怀疑。社会上充满了情与理的抉择,我们应该去做出判断?是讲人情,还是重道理?我深切感受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感情亲疏不应继续成为正确认知事物的障碍,信奉道理在我这个涉世未深的青年人眼中是应高于一切的。
2. 当我们少年时,要有绽放锋芒,展现自我的胆略;在我们的成长中,我们要学会慢慢是自己圆满,丰盈起来。成长,便是如此的一个充实过程,当我们完成了这样一个渐变,我们便能如朗月朝阳般,向世间投射出圆润的光芒,我们便是历史的大海中最纯粹与丰满的一滴水珠。
3. 历史的演进一如浪潮,总有新生的力量站到风口浪尖,擎起前进的大旗,同时,老迈陈旧地慢慢没入时间的深渊。然而在涌动的浪花背后是广阔深沉的海洋,这一动一静的转换结合,构成了历史和人生完整的美感。
4. 人生在世,就是对事物的探知过程,而在这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阻碍--“外六根,内六成,中六识”,也就是感情的亲属冷热,它是人性在外联系中的体现,但更是人类在探知路上的拦路虎。对于一个人的感情如何,和他的关系如何,蒙蔽了事物本身的特质,也影响了是非曲直的判断。在谚语中,就有“爱屋及乌”的说法,爱一座屋子,连屋子上的乌鸦也爱,也许,这体现了很深的感情,但倘若屋子是坏的,乌鸦是报丧的呢,这里,作者是对屋子的感情,影响了他对乌鸦的判断,这样的判断方式便是不明智的。
5. 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抛弃小我,一己之私利,来成全大我,寻求真理;勿以亲疏定是非就意味着克制感悟,注重理性,让理性之光熠熠生辉,勿以亲疏定是非其实就意味着一种广博的爱。
6. 内敛,是寒冷时妈妈送上的一衣温暖,是酷热时爸爸送来的一阵凉意,是口渴时的一壶清凉,时下雨时的一伞叮咛。张扬,是欢快时的大声歌唱,是悲伤时追着火车跑的背影。人生中,用内敛和张扬来表达我们的爱,一滴水也足以让大海翻腾滚,一枯草也会让青山黯然。别忘了张扬,也别忘了内敛。
7. “格物致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在那则<韩非子>的寓言里,我们看到了二者之间矛盾的一面。
8. 从仓颉造字开始,文字一直是表意的象形文字。老祖宗造字,不仅融会了字的灵动美观,更糅合进了字的喜怒哀乐。一个字是一幅画,那么一个词便是视感及强的世界了。比如“距离”,透过这复杂的横横竖竖,我似乎看到一股幽怨之气的上行,伴随着古典的美感渐行渐远,若即若离,忽暗忽明。
9. 在正确的道路上跨出一步,你的人生会因此而不同。史铁生在二十几岁即遭遇下肢瘫痪,他想到了自杀,可是,经过激烈地思想斗争,最终 ,他从死亡边缘挣扎出来。如果他不从死亡的边缘跨出来,他的一生可能因此改写。司马迁遭受宫刑,这真是奇耻大辱,他也想到了死,可是,他又想到:”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最终,他从屈辱中跨出来了,写了篇鸿篇巨制《史记》,成就了他辉煌的一生。
10. 在爱与不爱间,呈现了百态的社会、复杂的社会。迷离的世界、深邃的世界。爱,是一种感情的体现,不爱,也是感情的一种表达,带着感情的体现,不爱,也是感情的一种表达,带着感情,我们看到的是同一种花,同样一株草,同样一个人,同样一个国家,却做出了不同的回答,得出了不同的答案,说出了不同的感受,得出不同的评价。同样的一个事物,同样的一件客观存在的事物,同样一个理,同样一种明明白白的理,不同的感情做出了不同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