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该早早写好文章,却拖到现在才开始”,这是我的心里话,原本不觉得这样的思维有问题,结果听完《为何我的情绪总被他人左右》才察觉到,这其实是一种负面思维方式!
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发生在自己身上,已经不止一次,可见妙妙的知识储备量明显不够,需要常态化读书啦。
言归正传,今天听樊老师讲2遍,才找到自己更文的切入点,开始正式输出。
本书旨在为我们找到负面情绪的根源,书中涉及到的负面情绪很多,妙妙仅就其中重点部分谈谈自己的看法。
书里介绍四种典型不良情绪:
第一种,过分地烦躁,它包含了紧张、沮丧、恼火、担忧。
第二种,过分地生气,是对他人过分戒备或者突然之间戒备。
第三种,过分地抑郁,干什么都无精打彩,一蹶不振。
第四种,过分地内疚,指一切都是因为我,要不是我当年做了什么事就不至于怎样。
上述四种不良情绪的根源来自于“ABC认知模型”,A代表事件发生;B代表对这件事的看法;C代表这件事的结果。
上述四种不良情绪的表现属于C,那我们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
C来源于A和B,A表示已经发生,无法改变,那要想改变C,只能改变B才能达到C改变的结果。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想要改变C的办法是,直接改变A。
事实上,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你期待着一切都如意,你才能够有一个如意的感受,那么你这辈子都不会如意。
当我们改变B,也就是改变对事件的看法,C也就会跟着相应改变。
举例:今天感觉特别累,拖到晚上十点还没有更文(A),而我想必须日更,不能为自己找任何借口(B1),以往我便会过分烦躁(C1)。
现在我便会这样想,可以坚持日更,那现在就抓紧时间确定主题、搜索素材、搭建框架吧(B2),随后积极开动脑筋,集中精力去执行(C2)。
B2是改变对这件事的看法和角度,直接导致结果C2,与C1完全不同的结果,所以不必要改变A来达到改变C的结果。
导致四种负面情绪的原因是B,书中给我们列举三种最大错误的B,它们是什么呢?
第一个错误B,恐怖化,就是我们总喜欢把一件事想得特别严重,我们总觉得万一怎样,怎么办呢?
第二个错误B,应该化,就是我如果没有那样就好了,事发生了,你觉得我应该不是那样或者我应该做得更好。
具有这种错误思维模式的人,会给周围的人造成特别大的压力,他对自己的提出应该化后,又对别人提出你应该怎么做。
第三个错误B,合理化,就是一种无所谓的人生态度,都行,没事,这个我觉得都能理解。
书里面提到这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被称为“习得性无助”,关于这个词的解释:
“就是当一个人有了习得性无助的习惯的时候,他遭遇到任何状况几乎不反抗,他觉得人生混就行了,你别让我改变,我改变不了,我这个人就这样,这种人也会生活得相当颓废”。
书中还举了几个错误的案例,您也可以跟着来做一个判断,看看属于哪种错误思维B(答案在文末):
• 太在意别人怎么看待你;
• 无法忍受在重要任务上失败;
• 人和事都应该朝着我预想的方向发展;
• 每个问题都有完美的解决方案,我必须找到这些方法,如果做不到最好,我就很痛苦;
• 在很多困境和责任面前,可以让自己置身事外,心安理得,发生了任何事都与我无关;
• 如果我事事不投入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我就会永远开心;
• 这些坏人坏事就不应该存在,我真不知道拿他们怎么办。
那正确的思维方式怎么做呢?正确的B是第四种思维模式——“更好的选择”,即我能不能做一个更好的选择呢?
其实就是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书中还列举在生活、工作、亲密关系中如何运用第四种思维模式来践行,达到更好的结果C。
如果您看了本文,对这本书感兴趣,可以买来阅读或电子阅读一睹为快。
PS:错误B的案例答案:
• 恐怖化
• 应该化
• 应该化
• 应该化
• 合理化
• 合理化
• 应该化
-END-
妙妙第 180 篇原创,五个月从写作小白到累计码字23W+
我是妙妙,爱护肤、爱写作的新女性!致力于成为更好的自己,影响和帮助更多女性,创造自我价值,获得精神和经济都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