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还在山底,怎么能一下到达山顶呢?”你如是说。
最冷的寒冬。异乡的夜。当地一家网红的小酒馆。
三人行。千里迢迢赶来求助外援。几个特色小菜,就着陌生的酒取暖。夜已深,酒馆只剩这一桌外地来客。
刚组建的核心小团队,第一次碰头,是在这异乡的夜。
一段时间,规划处于胶着状态。两种认知产生严重分歧。
一种是把所有素材先按大的框架分类堆在一起,不理逻辑,尽快整出一个初步的稿件。主要是时间太有限,急需出成果,有了初稿再修改。自下而上的思维。
另一种是先深度消化素材,理出逻辑主线,提炼特色内涵,以此为统领贯穿条块,力争写出的初稿不会被全盘推翻。立足于以质量换时间,尽量少走弯路。自上而下的布局。
两种论点争持不下。形势逼人。整个规划编制时间太局促,没有余地,分秒必争。涉及的领域大而全,消化的素材杂而广,前期调研准备有限,短时间内很难到位理解。
顶着后墙不倒的压力,时间一天一天流逝,认知瓶颈难以突破,形势逼人,愁云惨淡。
两种论调各执一词,相互消耗。新组建的团队,你加入进来。深夜的小酒馆,你听了双方激烈的交锋。眉头微蹙,显然,这是个两难之选。
酒精,烘烤着寒冷的夜。
天文地理,古今传奇,你侃侃而谈,智慧的因子,调和着僵硬的气息。广泛的知识面,深刻的哲理线,轻易折服莫衷一是的分歧。
在获得双方信服的基础上,你开始切入正题,剖析两种论调的实质。
“站在山底下,就想一步登顶,如何能实现呢?争论的焦点便在于此。”你删繁化简,睿智明了地直指要害。
“登山,也得有一个过程,路,得一步一步走,台阶,得一梯一梯迈。如果只盯到山顶,看不着山涧、山腰、山岗,路途遥遥,那得让人产生多巨大的畏难情绪,背负多沉重的心理负担!哪还有信心往前走呢?”你形象比喻,绘色有声剖析内里。
“想一口吃成胖子肯定不行,时间再紧张,也得遵循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需要放下思想包袱,把任务进行分解,定个小目标,这一周迈出十个台阶,下一周迈出十五个台阶,一步一步往前推进,离山顶自然会越来越近。”你道出不畏将来、不恋过往的真谛。
你的山底山顶论,犹如暗夜的一道光,温暖心房,照亮前方。
因为这一行异乡人的热烈讨论,老板没有按点打烊,而是温厚地呆在一旁。时间停滞,定格在这一间或许再无交集的小酒馆。
寒夜不寒,异乡有爱。
深夜,小酒馆的三方会师,至此,规划编制走出方向不明的泥沼,步入快车道。
后续,在一次又一次涌现的难关中,你时时以山底山顶理论提醒队友,让大家浮躁难安的、备受煎熬的心,能够很快归位,按照既定的目标,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