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5
明日参加大学的毕业典礼,今日坐在校外小吃街的酸奶店,忽然一首很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响起,那么熟悉,《贝多芬的悲伤》。
七八年前初次听过的歌曲,自然而然,思起了过往。那时,我念初中。青涩懵懂的年纪。
像朦胧的月亮一般美好。
教室在四楼,周四的下午第四节课是大伙儿欢呼的活动课。我记得那天,我们没有在操场上奔跑,没有在梧桐树下漫步,也没有安安静静坐在教室看书。
是的。我们在歌唱。
J是个嗓音很动听很柔美的女孩子,也是个热心友好善良的姑娘。
J:“青小年,我介绍一首很好听的歌给你吧”随即,她便把耳机的另一端塞给我。
悠扬的歌曲,柔缓空灵的声音,淡淡哀伤的情绪。醉人的歌曲。
我:“教我唱吧”
在那个夕阳渐落的午后,教室空空,没几个人,我和J渐渐地哼起了这首歌曲。
时间再倒退一点。
J是我初一的第一任同桌,当初,QQ这号东西盛行了有一会儿了,我却一直没有。
J:“不行,你得有一个,以后我们毕业了怎么办,我们总要联系的”那时候的我,真觉得这样的东西是可有可无的,没多少放在心上,直到后来,J见我无动于衷,直接把她自己的QQ和密码甩过来,硬送给我。
就这样,我一连用了七八年,以后也只有这一个。
我数学成绩算可以的,J有不会的经常问我,我并不反感。觉得她很好学也很直率。
初次见面的时候,J穿的是很宽松的裤子,事隔多年,已经记不起是哪种款式,跑起来带风,有点像是灯笼裤的感觉。
她是个开朗的女孩,结识的第一天,我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么安静地人,竟然和这个连名字都是刚刚认识的人,在两排梧桐大树下奔跑,她追赶着我,可能是我哪里挑逗了她,奔跑时的我们,内心很快乐。
再后来,座位重排,我已经记不清我们还有没有做过同桌。
我在等朋友的炒酸奶,我听着《贝多芬的悲伤》,突然意识到,自己再也没有当初那样一听见便喜欢了的歌曲,我清楚的知道我现在喜欢的是节奏押韵的民谣。
曾经喜欢的歌曲,都会在若干年后变得激不起触动,是不是我现在这么喜欢的民谣,十年之后,也都成为过去。
大概是这样的。
时间和距离是两大摧毁力。
分座位后,原本没有交过心的人,会因为新的朋友,渐渐、渐渐淡去原本天天都要和她说话的朋友,就近原则罢了。
大概中学里很多很多友谊都是这样的。
高中、大学以及更久,虽然不是陌生到形同陌路,见面时还是会嘘寒问暖,只是,有些人,明明曾经一同走过愉快的时光,终究淡去了,是件可惜的事。
一路走来,你能想起几个同桌,他们都怎么样了,可能连名字都忘了。
那段时光,我也有过喜欢的人。可是这份喜欢很淡,却也很持久。
因为淡,不会奢求什么,因为不会奢求什么也没有失望,没有了失望却能够持久。
因为淡,就像刚出生的小鸭,鹅黄的绒软毛一般。喜欢听别人口中说他的消息,却怕别人注意到你的在意,喜欢撇一眼操场上的身影,又匆匆转移目光……
有人说:“喜欢一个人往往没有道理,可恨一个人有很多理由。”我却想到了很多喜欢的道理。
后来,他从我心里消失,我原本以为,这么淡的喜欢,不影响任何事物无任何公害的喜欢应该会永远持久下去,或者,哪一天这份喜欢消失了,我应该是会很难过的。
可是,没有。无比平静,感情消失了就消失了。就像朋友告诉我今天会下雨,然后我“哦”了一声,就这般淡然,没有过多情绪。
我唯一没有忘记的,是中学时代琐碎的日常。是和两个伙伴三餐相伴,是在寝室一着床便睡着的我,是下雪天一起玩的雪,是夏日的深夜里起床,和两个伙伴去毫无遮拦的大浴室冲凉,然后洗干净了衣服继续睡觉,是爱吃食堂的清明果,是到水房倒热水的样子,是每周五坐同一般车回不同的家……
这些微小到不起眼的事,正是这样的点滴,构成了那整整三年。
生活,在不经意间,是很有味道的。
你以为重要的事,都暗淡成黑白色。
All is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