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词:第一次通过这种网络的方式来主持诗词活动。
关于诗词,我想我们有很多的话要说,它浸染了我们太多的感情,因为每一首诗词都曾经是一个灵魂,它经历了人生这许多的悲欢离合,它透过诗词来向我们诉说。今天作为引言,我想讲的就一个点,诗词和声音或者语言的关系,这也是我们永言读诗会“永言”二字的由来,也是我们今天在这里把诗词和朗诵以及戏曲等艺术形式结合起来的原因。
不说“五千年的悠久文化”,也不说“天人合一”。就说一个原始的、最初的人,语言刚刚创立出来,甚至还没有文字,他想把他说的东西代代流传下来,他必须考虑声音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流传下来的那些史诗都是押韵的形式。最早的文学体裁,就是史诗和祭文,神话也包含在史诗里。无论哪一种,都离不开声音的表达效果,押韵是为了便于记忆,但同时,诗歌还要有感染力,这就要求有节奏和旋律,而这些跟我们现在所说的格律是密切相关的。
所以诗歌是什么?最早就是一种美语,美丽的语言,或者用我们这里的话说,是“永言”,是可以永恒流传下来的语言。这是从远古以来,我们就赋予它的魔力。《尚书·虞书·舜典》里提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这里就讲到了诗歌和音律的关系。
不仅仅是诗歌是永恒的,更重要的是,灵魂是永恒的,或者说,人性是永恒的。今天我们看到原始人的壁画,依然会感到震撼。看到先民留下来的《诗经》,也同样会感动,因为人性是永恒的。尽管活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我们仍然要回归自己的本心。海德格尔说:“诗意地栖居”,诗的本质就是人生命的一种状态。古人也说:“玩索而有得”。你要边玩边探索,最终能够豁然贯通。一个人生活,总要有点趣味,不要被琐事磨平了趣味,最好是清淡的为宜。比如说,你现在在江南的小巷,看到了风吹着杏花飘落,你会不会想起那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而不只是说一句“好美啊”,然后匆匆忙忙拍张照。诗其实是在唤醒我们这种欣赏美的眼睛。有了这种眼睛,时时观照,处处都成了诗。
所以的艺术都在于唤醒你的本心,所有的文字也只是一种提醒,你读了诗,也还是要去感受自然和生活。诗是美丽的,它因为朗诵而活过来,假如你不朗诵,不用其他的形式去演绎诗歌,不在生活中去体会诗,不说你感受不到诗歌的美,但这种美也无疑丧失了许多。
下面,我们就来聆听,发自我们灵性和肺腑的声音,有请我们的小伙伴献上诗歌朗诵,这也是在浇奠生活。
结束的时候,我想表达诗歌与交流的问题。好像有一个定律,就是人类的通讯工具越发达,真实的交流越少。尼尔·波兹曼指出,我们活在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因为这种工具本身发明出来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效率,而为了效率我们就忽略了灵魂的节奏,灵魂很多时候是需要等一等的。我们看到在很多的微信群里,哪怕是诗词或者读书的群里,充斥着肤浅、娱乐化的交流,这种交流最容易流行。而有深度的事物是需要花时间栽培的。我们的语言能力、我们的热情,也是需要在艺术中升华的。
我们常常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感觉失掉了什么,其实不是什么别的,正是我们的灵魂。我们的灵魂在一点一点流失掉,而我们却浑然不觉。我们曾经有独立的思想如同星辰,可以扩展到整个大地和天空,如今却甘于活在虚无和实在的现象之中。生命需要一种仪式去脱离实际的虚荣的功利的拘束,去唤醒本真的纯洁与芬芳,我相信品味诗歌之类的艺术就是这种仪式。
现代文明精心炮制了许许多多的物质,有些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比如电饭煲、冰箱。但是人类最喜欢的,还是自然、混沌的宇宙中的事物,“如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万事万物,自有灵共通。而生命,需要这种性灵的艺术。
不知此时此刻,你还记得当初的素心吗?你说你不要被这个世界同化了,你说你依然能够在浊世间持守你的原则,一天又一天,一年过了又一年,风吹日晒,容颜都在转变……你曾说自己要于诗书中笑傲江湖,你曾说你要参古仁人之心,你是否真的得此自由了呢?还是你依旧在为蝇头小利、蜗角虚名在奔波,为了那么多你自己也说不清数不尽的责任在奋斗?你是否还有一点梦想的悸动,是否还有一点孤傲的个性?生活磨平了你吗?你是否还记得当年你是多么冲动的一个人啊?你是否还像过去一样带着一颗欣赏美的心在活着呢?或者你也是匆匆忙忙,再不看路边的一花一草?懂得赶快生活,却忘了如何生活?“弹到此,为呜咽。”
谢谢大家。今天的活动到此圆满结束!祝大家新春快乐,在心中找到一个诗意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