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公簋铭文

春秋秦公簋是是大篆代表作,春秋时期的祭器,1917年出土于甘肃省礼县红河乡西垂宗庙遗址王家东台的一个青铜器窖藏,1959年由故宫博物院拨交中国历史博物馆,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秦公簋通高19.8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19.5厘米。此簋为圆形,盖与器身相合成一略扁而圆的形体,盖顶有圆形捉手,面饰瓦纹,缘以细密的勾连纹。器侧为饰兽首的耳,无垂珥。口沿下饰勾连纹带,腹为瓦纹。圈足饰波带纹。铭文计123字,另有刻款18字。

春秋秦公簋铭文是先墨书、后契刻模型、再翻范铸造而成,开创了中国早期活字模之先导


春秋秦公簋造型具有西周晚期同类器物的遗风,敛口,鼓腹,盖有大捉手。器身装饰兽目交连纹、垂鳞纹、横条沟纹,盖沿和口沿每组纹饰间还设有上下相反的浮雕兽首,殊为奇特。器、盖对铭5字,记为秦公用器。

秦公簋铭文

簋盖及器身均作细小盘螭纹,双耳上作兽首。簋盖上有铭文54字,器身有铭文51字,共105字,字体与石鼓文颇为相近。盖和器上又各有秦汉间刻款8字,故知此簋乃西县官物,在秦汉时曾被当作容器使用。铭文均由印模打就,制作方法新颖。


图片发自简书App


铭文内容记载秦国建都华夏,已历十二代,威名远震;秦景公继承其祖先功德,抚育万民,武士文臣,人才济济,使自己永保有四方,乃作此器以为颂。[7]

铭文

盖铸铭:

不显朕皇且,受天命鼏宅禹迹,十又二公,在帝之坯。

严,恭夤天命,保业厥秦,虩事蛮獶。

余虽小子穆穆,帅秉明德,刺刺(烈烈)桓桓,迈民是敕。

咸畜胤士,盍盍文武,镇静不廷,虔敬朕祀。

作吻宗彝,以邵皇且,其严御各,以受屯卤。

多厘眉寿无疆,畯疐在天,高弘有麐,灶有四方。宜。

器刻铭:公元器。一斗七升小拳(剩),□(簋)。

盖刻铭:一斗七升大半升,盖。

图片发自简书App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