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文/概述】
认知是基于一个综合情况而做出的一个精准判断。
1)认知第一要素:信息输入与挖掘。信息挖掘的核心,就是广度和深度兼得。人们常犯两个盲区:
第一类盲区是“看不起-自傲",99%都犯这个毛病,抗拒信息的输入;
第二类盲区是“接受不了-自卑"。
解决方法
第一,趴在地上面对自己;
第二,学会倾听
2)认知第二要素:思维模式训练
所谓思维模式训练,就是不断进行“自己问自己”的思考训练。两个自我,反复博弈无休无止,直至精进。
训练要点一:
人们进行学习与认知活动时,大脑中的电信号就会激活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会发生可塑性的改变。随着接受外部信息更多,你会学习更多,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就会出现“创造性破坏”,不仅产生功能性改变,大脑认知结构也会重塑。
训练要点二:
自我挑战。不断站在自己的对立面自我互搏
3)认知第三要素:自我博弈与输出判断深度思考的核心标志,就是自我博弈。即个人要能不断自我反思。
第一层反思,叫客观环境反思。想当然假设,如果自己掌握更好资源,就能重新解决难题。这叫第一层反思。
第二层反思,进了一层,叫心态反思。认为自己不够投入。言下之意,只要投入,就能做好。
第三层反思,更难了,叫能力反思。认为自己可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我们要把思维模式的训练,由刻意为之,逐门要把思维模式的训练,由刻意为之,逐渐变成一种习惯。面对困境时,多向内看,反求诸己;取得一些成绩时,多向外看,总结外在机会,警惕自傲。如此,认知能力才可精进。
2.【我的想法】
1)傅盛的认识三部曲,很早之前就在朋友圈看到有转发,但我一直没有看,陷入盲区,抗拒信息输入。
现在转化认知是:遇到不接受的观点,需要想下不接受的理由,进一步的去思考为什么
2)一直以来都习惯去打断别人,事后又懊悔。打断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急,急着想进一步了解,二是自大,自以为对此有所了解,急于表达。这个坏习惯必须要改掉。3)在进行第三层的反思,认为自己不具备能力时,就开始触及更深层的我。
人自知能力培养需要时间,因此否定能力不行就类同于很长时间不行。
解法一是思考用其他优势能力代替,二是思考提升方法。胜易,知为何胜不易。4)不断的进行“自已问自已"。
自已问自已之所以在难,在于人最害怕的就是否定自我。害怕表层的否定,摧毁深层的内核,进而否定人的存在本身。
需足够相信,有一个核心的我,一个安全的我,不会被所有外界摧毁。方能进行不断的自我挑践,不断迭代自我。
3.【信息来源】
傅盛一到底什么是认知?
——
用作品说话,以实践证明,我是 SEAKK。欢迎评论反馈,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