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那么多年,你为什么还在学写作

#师北宸一块听听写作课#

写作课的第二节,老师留的作业是:以前妨碍你写作的借口是什么,你是怎么解决写作的障碍的。

我想了想,目前我写得不是那么勤快的原因主要有这些:

1. 没有固定时间以致于没有养成固定的习惯

2. 手机是一个严重的干扰源

3. 素材积累太少,经常觉得没有东西可写

4. 总是对自己写的东西不满意

......

可是再想一想,这些原因真的妨碍我写作了吗?不,它们只是让我的效率不那么高而已。而持续写,或者说持续做一件事情,对我来说从来不是多么困难的事。任何我有兴趣的东西,坚持两三年都很轻松。而其中坚持最久的,是写日记,从14岁到28岁,整整14年的时间,一天一篇有可能不到,但两天一篇肯定有多余。

那么问题来了,别人写个三年五年的都已经是大神了,我写了这么久,为什么连最基础的东西都写不好,以致于还在学写作呢?


多数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显然我也是。若不是今天的作业我不知道还要过多少年才会想到这里。

为什么写了这么久还是完全写不好,这真是个令人忧伤的问题,而在仔细想过之后,发现答案令人更忧伤。我能想到的主要的原因是:

1. 低水平重复

每天做简单的事情,比如每天刷牙、每天散步、每天轻轻松松写日记,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是从一开始你就没有目标,完全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内,有成长是意外的惊喜,没有收获才是正常的预期。

学太极的时候深深感叹,如果开始时往公园里面太极操的方向走,那么就算练个二十年也只能防跌倒而不能打人。写作也一样,如果天天写不经大脑、悲春伤秋的流水账,就算写一辈子,估计最多也就是流畅一点的流水账而已。没有真正的思考,就成不了真正的文章。

仅仅坚持“写”是不够的,就算每天坚持也没有用。

2. 没有全情投入

没有全情投入的不是写作,而是生活---或者说,是当下正在做的那件事。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的,其实是你觉得没有什么东西是有意思的。看书的时候只想着看完一本书,而没有真正看到书中动人的地方;跟人聊天的时候只想着自己,而没有想了解对方的兴趣;做一份工作的时候只把它当成一份工作,而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意义。

太多东西可有可无,太多人不近不远。没有投入之后的深刻印象和丰富感受,又哪来的素材可用。

3. 所见即所得

以往,日记写得最长的日子,通常都是心情最差的时候。过分关注情绪,尤其是不开心的东西,会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可是,世界还很大,我也从来没计划成为情绪管理或情感专家,局限在一个区域里,不过是一叶障目而已。

4. 只关注自己

日记永远都是只给自己看的。到了后来的时候写了一段时间博客,也只有会鼓励自己的朋友会看。但真实的世界怎么可能只有认同和赞许,有时候人只有经过挫折才会长大,而有时候文章只有被人批评才会知道到底问题在哪里。


写完的时候发现,为什么写不好文章,和为什么做不好任何一件别的事情,好像没什么本质的不同。你所计划做的每一件长期的事情,第一重要的永远是选择和方向,然后才是坚持和技巧。

多么痛的领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