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乱如麻。
这四个字是我今晚心情的写照。
我曾以为“不知者无畏”是一句好话,现在才知道它极可能是一句带着贬义的坏话。
晚上在店里,正在游戏里挂机,突听“嘭”的一声巨响,身后的木展柜晃了晃,柜上放满了裸瓶的白酒,酒瓶互相碰撞,“叮铃咣啷”的声音响了起来。毫无防备的我心里一突,有些害怕,不知道声音是怎么来的,什么情况会引发如此剧烈的反应。猜测也随之从脑海里蹦了出来,是谁家的煤气罐炸了?(看新闻说有一家煤气罐炸了,造成了地震一样的后果,事后人们说震感很明显)还是谁喝多了把车开到了岔道上撞上了我们店的后墙?那得多大的撞击力啊,屋内的展柜都晃了……站到门口看了看,一切如常,甚至还有两个人相伴着进店购物。这才安了心没再多想什么。
回了六楼的老赵出现在了店里,听他说他在家里的沙发上躺着看视频,突然沙发擦着地板滑动了个来回,把他吓够呛,反应过来是地震后,匆忙就下了楼。
这才注意听外面的动静,人们就像被炸了窝的蚂蚁,纷纷涌出了家门,外面吵嚷声一片。全都在说着地震,不敢回家之类的。
其实就那一次的异常之外,一直都很平静。
没有再震,没有余震。
但是人们的反应却是很大。
到了下班时间,老赵过来锁门,公公跟在后面,老赵提的今晚不让孩子回家了,就在二楼睡吧。
“就让乐宝在二楼吧!万一发生什么事我还能保护他。”公公严肃正经道。
这话听得我直反感。
“你上去看看他,跟他说晚上不带他回家了。”
“乐宝叫你上去看看他,他就不跟你回去了。”
公公一直在说这个话题。
我上了楼去,孩子坐在窗边,能看见我上班的小超市的位置。脸上还有点点泪痕。
“怎么了?”我问他,“是不是想回家?要想回家那就跟妈妈回去吧!”
老赵在后边骂我,“你是不是有病?!”
孩子支支吾吾,不知道他爷爷奶奶和爸爸到底对他说了什么,或者说是怎么恐吓了他(这是他们对孩子惯常用的手段),他最终还是在他爷爷奶奶连声的逼问诱导之下小小声地说了一句“我在奶奶家。”
那一刻我感到了无比的失望,一种被孩子抛弃背叛的感觉充斥心间,“那妈妈就回去了?”
孩子低下头“嗯”了一声。见此,我背上包摔门而出。一刻也不想多待在那里。
(也许是因为孩子是我从小带到大,我习惯了我在哪他在哪的模式,习惯了他在我视线范围内活动。所以一旦与他分开,就感觉很难过,无法接受。这大概是恋子情节?)
妈妈总说孩子爷爷奶奶是亲的,不会虐待孩子,叫我放手,别把孩子搂那么紧,不然累得还是我自己。
可是我不敢。
我的记性很不好,许多事情过一段时间就在我记忆中模糊了,可那件事我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那是孩子两岁左右,我找了个干洗店的工作,本也是半天班,我们自己协商两个人一天一倒班,所以我第二天上班的话,孩子都会放在婆婆家。
那一次婆婆不知什么事情没做对(无非就是报名出去旅游或者又乱花钱了),她知道公公回来之后要找她质问,所以她强硬把孩子留下给她当挡箭牌。结果第二天听老赵小舅说两个人大半夜里吵架(因为公公从固阳回来就是大半夜里),吵的超大声,把孩子惊吓着了,吓得哭了很长时间。
听说那件事之后,我心里狠狠疼了很久,试想一下,你大半夜睡得正香,突然一阵尖锐高亢的吵架声把你惊醒了,你什么感觉?那种感觉对大人来说都不友好,何况一个两岁的孩子!
那件事把我吓着了,我就怕他们把孩子吓坏了,所以自那以后,我晚上必定要把孩子带在身边的。我不想孩子再经历第二次那样的惊吓。
出了门之后我愤愤地抱怨——
“你也别怨你儿子怂!他爹就怂!屁事没有,就吓成这德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