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滴滴,可能年轻人都知道是什么东西,一种常用的打车软件,一种让利于消费者,同时让最普通的驾车者获利的互联网产物。
我本是个老土,之前没坐过滴滴,没用过淘宝,后来因为去济南看小陈,在她的安排下,使用了这个叫做滴滴的玩意,没想到,一用便一发不可收拾,感觉比普通出租车便宜太多,便从此过上了滴滴一般的生活。
相比于出租的传统商业化,滴滴更加互联网气息一些,不仅如此,出租司机总是冷冰冰的,交谈甚少,尤其是遇到外地人,跟发现一个宝似的,能宰多少是多少,据说,在某市,一对外地夫妇下火车准备去一个地方,这个时候出租大哥热情招呼,一听讲的是普通话,便不打表式的出价170元,中途换了另一辆车再加170元,按照同等路程的滴滴价格却只有30元,直接10倍,于是,这外地人很愉快的付了340,紧跟着就打了投诉电话,后果可想而知喽。
我写过关于出租的各种欺行霸市,盛气凌人,真是让人感到气愤,过年过节涨价且不打标,刮风下雨各种拒载,一听外地口音各种绕路,这已经是出租大哥们的惯用伎俩,我有时候想,是谁赋予他们涨价的权利的,据说出租价格涨跌是要开听证会的,况且没听说过年过节的电价、油价上涨的,出租却率先涨价,刮风下雨打车人较多,但你也不是大爷啊,外地人被宰的多了,你所在城市的脸面将会被全面抹黑,还有谁敢来此地投资兴业。
滴滴呢,比较亲民,每次乘坐滴滴,总会跟司机聊聊天什么的,感觉滴滴没有那种很浓厚的商业气息,大家都是获益者嘛,所以是平等的,不仅如此,滴滴的评价机制、奖励机制特别完备,完全是一种能者多得,优者多得的局面。
某日,我乘车去医院看望一位亲戚,遇到一位东北大哥,同为外地人,东北大哥便跟我聊起来,原来,东北大哥曾经也是个上班族,由于找了个本地老婆,便从某一线城市来到此地,初来乍到,东北大哥也不知道做什么好,由于房贷以及养家糊口的压力,东北大哥便开始了滴滴生活,每天上班一样驾车出门,下午就打道回府,不加夜班,据说每月稳定5k-6K的进账,还不错,主要是时间自由,无约束,还能认识各种朋友,东北大哥也曾经饱受普通话之苦,被出租各种宰,于是狠下心来自己买辆车跑滴滴,人很豪爽,一路从本地饮食、医院性价比聊到雾霾,再聊到老婆孩子,以及大哥的弟弟,一个小时车程,我得到了跨界,感觉很愉快。
滴滴未来的方向,可以打造交友平台,通过滴滴路聊让滴友们分享自己的路聊故事,从而激发更广大人群对滴滴的认可,进一步树立滴滴的品牌形象,在互联网加时代,滴滴还可以走的更快一些,建立自己的线下实体滴滴车,网络除年轻人外的中老年人群,让更多人从滴滴的便捷服务中获益。
传统的出租车,应该放下身段,要么变对抗为合作,改变目前与滴滴水火不容的情形,加入滴滴体系,要么就是建立自己的线上呼车体系,同时降低牌照和乘车价格,进行股份化改造,与滴滴实现公平化竞争,想尽各种办法限制对方,这绝不是一条好办法。
那次去天津,大晚上的,在南站乘了一辆滴滴,这哥们原本是开大卡的,因为运营不佳,也开始玩滴滴,哥们跟我说,因为滴滴的出现,本市的出租牌照价格已经降低了50%,乌镇的互联网大会后,他更加对滴滴有信心,对天津地界不了解,这哥们一路从五大道、瓷房子聊到航母主题公园、古文化街,天津的吃喝玩乐在2小时之内被简要普及了。
滴滴,本是互联网的产物,源自互联网却服务实体,滴滴快滴本不是一家,但最终也联姻成功,给广大客户带来了很大的便捷, 滴滴的评价奖励体系本就是一种规则和标准,有了规则的约束,滴滴便更加规范化。
那么有人问了,滴滴打车如何确保安全,我想说,安全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安全,出租也会有安全问题,如果一味的考虑不安全因素,那么任何动作和行为均有安全隐患,只是我们如何去防范罢了,况且目前滴滴也承诺了出了安全问题100%赔偿。
此文一出,肯定有人质疑为滴滴打广告之嫌疑,本人只是就是论事,没有任何其他因素,况且,我曾经也投诉过滴滴车主,那次在济南,因为雾霾原因高速封路了,只能走二级公路去机场,某司机太不专业,滴滴导航本指引他直行,他却不听指引,最后带着我们黄河滩一日游,导致误机,不仅如此还加收路费,那次不愉快的经历,我当然不客气了,严厉投诉加差评,以便滴滴在运营中甄选出好司机来。
互联网呼车的好处就是人人都是司机,优胜劣汰的很明显,市场本就是人建立的,那么就应该让最普通的人获得市场红利,滴滴的模式真的可以被传统出租好好学习,体系的建立虽然不是一朝一夕,但走出第一步,相信一定会走的更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