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自己忽然觉得有点可笑。题目的方向充满了不确定性,范围却又如此之大,岂是一般的人所能议论得了的?看着这个题目,我仿佛能看到几个皓首银须的老者埋首图书馆里,一部接着一部,试图从过往中寻找到一点未来发展的轨迹,但是结果仍晦暗不明。汪洋大海不拒小溪,事实并不影响我在这里发表一点自己的所思所感。
同其他形式一样,文学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受众。在中国历史上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学往往等同于文字游戏。诗歌填词,赋比兴及骈文,有时候可能为了拼凑句子或者追求音律的对比变化及完整,连许多表达的本意都要做出牺牲。伴随着时间的变化,文学表达的方式在逐渐增加。从广义上来说,文学表达的方式也应该是无限的,但是作为创作者能采取的方式却是有限的。同样一个故事,你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表现,但是何种表现方式才是最合适这个故事本身呢,小说以其内容庞大,表达从容见长,诗歌尽管已为人所不齿,但是以其感情充沛,形式整饬为优秀,等等。但是所有的表达方式都要面对的一个不争事实是:在当代,伴随着媒体手段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以文字为载体的文学敏感度在不断降低。同音乐和绘画相比,文学的劣势是不够直接。同样的一段场景,用音乐的方式来表达可能听者立即便会有情感的反应,悲伤压抑抑或喜悦。通过画布来展现更为直观的图案对许多受众来说也能立即获取到同样的感觉。如果用语言来描绘一段场景,阅读之后的心里体验没有音乐和绘画那么直接明显,尽管有人会说文字表达的理性与思想深度是前两者所无法比拟的。
创作者的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文学的方向。在当代,我们时常会听到有许多人慨叹作家们是一代不如一代。抛却时代的发展做纵向的比较,很多人也会得出悲观的结论。事实的确如此。老作家们在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后逐渐消失,但是新生代的作家们似乎还未准备好出发。他们似乎仍是孩子,需要人们不断地理解宽容和扶持,尽管他们的头发也开始斑白。曾经有很多次我在很多地方看到许多中学生手捧着厚厚的小说在痴迷地阅读着,起先我还感到莫名的高兴,因为阅读不管怎么来说都是一件陶冶人性情的好事。等到我看到那些书名,我又感到深深的失望。尽是些玄幻穿越深宫之类的肥皂读物。尽管这些书也是文学的一种形式,但是我想如果只靠它们是不能支撑起整幢文学大厦的。还有一次我一位同事的办公桌上看到一本《老人与海》,我暗自高兴了许久,终于找到一个读书的人了。过了好久我问那个人你读完那个故事了吗?他回答说还没来得及看呢。时代对于物质的吹捧叫每个人也都跟随者对物质趋之若鹜。在商务和工业化的社会中生存首要考虑的问题便是生存,伴随着阅读,读者和社会风气的整体式微,文学的堕落是迟早的事情。除去外在的大环境,作家的成长途径也几乎没有了。首先,一个人要经历丰富,当然还要敏感多思,这是成就作家的先决条件。我们这个时代并不缺乏经历丰富的人,但是叫一个经历丰富的人认真阅读,完整语言表达能力和有自己的思想并矢志不移地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这就不容易了。虽然我不相信机会主义和虚无主义,但是毫无疑问,残酷的时代尽管无时无刻不在制造悲剧,但它已经降低了当代生产优秀作家的几率。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几乎每一个朝代都会有自己推崇的文体和思想,接着便会出现一大批奉行此种文体和思想的优秀作家。如果用这样的历史眼光来审视当代,你会发现此种审视角度的虚无。如果要问当代兴什么文体,估计没人答得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