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棉花。”杨万里的一首诗,讲透了南国的春天。
在南国,过了正月十五,木棉花便会陆陆续续的开放了,都说木棉花开的日子,南国的春天便来了。有粤语歌还唱道:“红棉盛放,天气暖洋洋。”
只是,民间却还有说法,木棉树上的叶子,只要有一块还没掉下来,倒春寒还会来,天气还不会真正的变暖。但木棉花开,天气暖洋洋的日子多了,这倒是真的。
木棉花,据说,来源于印度。根据中国的古籍记载,南越王赵佗曾在公元前2世纪向汉朝天子献上木棉树一株: “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
南国以红花木棉的居多。这种花在广东很多地方都是行道树,一排排一行行的,整齐划一。不高,也不大,大约是种下的日子还不算长。花开的时节,艳了枝头,红了树梢。美,却少了风骨。离它“英雄树”的名头总觉差了一点。
可是,在城市的旧区,街角的转角,又或乡间的道上,那挺拨傲然,高不可及,直耸入云的突然一株,却只会让人仰望。
因为喜好阳光,木棉的树冠总是高出周围的树群,以争取更多的阳光雨露。
花开得红艳,却不媚俗,一树的花开,无需丝毫绿叶的衬托,花比朝霞鲜艳,那片嫣红自杨顶端一直往下蔓延。几棵木棉站在一起,便半个天空都似被染红了。
花期一过,从树上落下,在空中却保持原状,盘旋而下,“啪”的一声,绝然落地。树下落英纷陈,却红花依旧,艳不褪色、毫无萎靡的姿态。只有这样的风彩,才不负英雄花的盛名。
春天的广东,温暖而又潮湿。这样的天气让人郁结烦闷。此时老广都会用些祛湿的食材,进行食疗。广东民间祛湿的好食材,既有祛湿功效,又平和清润,最宜初春之用。
这时,来一味木棉花土茯苓汤便最为适合了,方法也很简单:
- 木棉花、土茯苓洗净;
- 节瓜去皮后与猪瘦肉切成小块;
- 把猪瘦肉焯水后,与药材、生姜、节瓜一起放入汤煲内,加入清水,开大火炖煮;
- 水开后调小火,约1个半小时后,调味即可饮用。
- 干木棉花与土茯苓大约各20克就可以,实际上也就几朵花的份量。
由于木棉花干鲜可食,于是,每逢木棉花开,有不少的老人、小孩,见有花坠落便拾起,然后回家晒干,回家可以用来泡茶、煲汤、入药。
于是,木棉花树下,常有人仰望徘徊不止,花刚坠地,未及定神,已有几双手急不可耐地抢了过来。这样的情景,让人看着莞尔。调皮的,也会加入,大家哄抢,笑成一团。
待到木棉花尽,绿叶满枝,人们又渐渐的遗忘了那一树的红彤彤。直到有一天,暖暖的风中扬起一个又一个白色小绒球,人们才又把目光投向了这挺立的大树。
木棉的树梢上挂着一个个洁白的棉花球,风一吹,小绒球随风而散。白白的棉花裹着黑色的种子,调皮的坠下,在风中,在马路上来回翻滚。
旧时,粤人以木棉为棉絮,做棉衣、棉被、枕垫,唐代诗人李琮便有“衣裁木上棉”之句。宋郑熊《番禺杂记》载:“木棉树高二三丈,切类桐木,二三月花既谢,芯为绵。彼人织之为毯,洁白如雪,温暖无比。”今还尚可见。
的确,洁白如雪,温暖无比,无愧被称为长在树上的棉花:木棉。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11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