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
这类职业是我喜欢的职业,代表了我的价值观和认知,以及决定了我以后的发展空间(虽然我现在的一切,包括思维认知和财富以及家庭,并不是那么的令我感到完美,但是我以后肯定有非常好的收获,我觉得这是必然的,也是我应得的,尽管我在这里显得多么的自负。如果对于自己这点自信都没有(哦,不是自信,是自然散发的肯定),那我平时所做的认知拓展,不是白费了吗)
研究型、非劳动型职业?能够把概念定义的更清晰点吗?可以。在这里我们得提出别的词语来作出对比
研究型和劳动型
虽然我自己对于研究型和劳动型职业的认知,并不是很清楚,但是不妨碍我有自己的认知以及判断。
研究型:更加偏向于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劳动型:更加偏向于低水平或者中等水平的重复
这两点,我相信,定义的还是不偏不倚,先说说我自己的职业。
我是一名程序员/软件工程师。平时所做的工作,就是对接新的需求,来开发项目所要达到的要求以及成果。精力所投入占比的话,开发时间更多,研发时间相对来说较少(几乎没有)。毕竟入行时间、职业生涯都太短,不明白有些公司是否有专门的研发部门,只做研发,不做开发。
所以,我现在不是很特别喜欢现在的职业。如果投入占比对换一下的话,比如只做研发,我会喜欢当前这个职业一点?我想应该也不是。深究起来也是没有结果的。有些事情,是不需要得到肯定的结果的(当然也得不到),但是可以使用否定法,来做判断。如果基于长时间的考虑和接触,对当前职业没有太大兴趣的话,可能是真的不太适合这个职业。
我所期待的研究型职业,更加倾向于有新的认知,而且这种认知是真正关乎到人的日常行为和社会所需。可能我更加喜欢研究的是人、经济以及这个世界的真相。对于搭建自己的认知模型,会比写代码更加有思想(我对代码无感,我更加喜欢纯逻辑事物)。
平时也有关注他人对于职业的认知
比如最近看到这样一个认知(都是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根据兴趣,选择职业--不如先从事这个职业,然后培养兴趣。说实话,我平时是有考虑这句话的价值性的。有价值吗?确实是有点的,但这句话更加针对的是一般人。
为什么呢?
首先你得考虑一句话表达时当时所处的环境。我直接给你答案吧。我的认知:好多人与其没有好的职业倾向,不如先开始做,然后再考虑是否可以培养起兴趣,万一在职业上发展的好,激起了兴趣呢?
其实,作者表达的是当前社会的一种职业状态。可能不适合我,真的是不适合,毕竟我不是一般人哈。矛盾,这里得提示一下(以免给你造成错觉),研究型和劳动型并不一定是对立的。比如吧,当你研究成果出来时,获取一个新的认知后,还得花大量时间来验证,以及来实现这个研究成果所属的意义
现实
那现实又是什么呢?我平时有在想,有哪种职业,是满足我的需求的,但是短时间思考是无果的,毕竟想探索新的职业方向,是需要到达更高的认知水平。这就需要我花大量时间来思考和摸索。
我有想过离职,不从事这个职业,但是,弊端是很大的。离职之后能做什么呢?直接就是无准备的、裸奔似的寻找自己新的职业?我现在每天抽出两、三个小时,来尝试一摸索下,人生的最大乐趣,就在于思考嘛,对不对。如果真的是有这个能力的话,每天抽出点时间来摸索,也会有很大的收获。当时机成熟了,就可以步履轻盈的上路。
探索
说说我所探索的道路,先说说我所持有的观点
认知决定一切
这句话不虚,认知是可以变现的。我观察到最彻底的例子是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的经历。
公司破产后,只剩下他一个人。总结了自己的失败后,凭借着他对于某一投资类产品,有丰富且独到的见解和风险预测模型,为他人提供投资建议,最后成功的让投资人享受到了收益(他不断在成长)。
他在原则书里说过一句话:靠水晶球为生的人注定要吃碎在地上的玻璃。
不知道,这句话你能够理解几分意思,这个是一个靠着不断打磨自己的认知和决策模型,为用户提供服务,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
其实我现在想着的是,怎么研究一个东西,然后提供新的认知,能够真正为他人真正解决问题。这个世界最缺的就是思考者,尤其是在社科和经济领域,你完全可以搭建自己的认知模型,然后为这个世界解决问题,最后这个能量守恒的世界自然会回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