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书房墙上挂了一幅字,是朋友手书的《论语》“子贡问政”。那字写的是龙飞凤舞,一般人看不懂,我也看不懂,解释起来可费劲了。如今,时机成熟了,我觉得应该好好阐述一下了。
一、原文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二、传统解读
子贡向孔子请教如何治国理政。孔子说:“粮食要充足,军备要充足,民众要对朝政有信心。”子贡追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些,三项中可以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再问:“如果迫不得已,在剩下的两项中再去掉一项,该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反正都是要死的,饿死也是一种死法;如果得不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国家政权安全就危险了。”
三、个人理解
为政“三要”:一要有经济基础;二要有军事力量作保障;三要有必胜的信心。
虽然军事上打了败仗,但还是有一定财力作基础,民众的信心还在,还是会跟着走,哪怕是衣冠南渡、退守孤岛。如果形势继续恶化,不仅打败仗,还没有饭吃、没有钱花,陷入了弹尽粮绝的“死地”,怎么办?这时,信心就比黄金重要了:上下一心、拼死一搏,或许还有翻盘的可能。历史上,以弱胜强、绝地反击的例子比比皆是。
联系当前的实际,武装力量上我们稍弱一些,经济体量上我们稍逊一些,但形势远没有到“死地”的程度;只要有信心,胜利会在我们这一边,让我们拭目以待。反之,如果连信心也丢了,那我们将一无是处,正中对手下怀。
关于信心,还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理解。
一是要相信天道有常,在国家层面东风压倒西风,是时势和规律使然,所谓“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轮到我们了。
二是要相信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政府层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所谓“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我们有办法。
三是要相信困难是暂时的,拼军事,拼经济,拼信心,拼到最后,就是在个人层面拼对最坏情况的耐受性,所谓“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我们要挺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