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走完了她105岁的人生,终于与丈夫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在天国一家团聚。很多人都知道杨先生写的那本描写家庭的《我们仨》,但她有另一本小说,与《围城》齐名,堪称“知识分子现形记”,就是《洗澡》。在这本书中,杨绛先生用特有的幽默描述了历史的一个横截面,讲述了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在特殊的历史时代中相同却又不同的命运。
什么是洗澡?
在解放后,知识分子第一次经受了思想改造,当时泛称“三反”,又称“脱裤子,割尾巴”,为的是让当时的众多知识分子融入到人民中去。可是知识分子们受不了脱裤子的粗俗,改称为“洗澡”。
怎样洗澡?
“每个人都得洗澡,叫做‘人人过关’。至于怎么洗,她也说不好,只知道职位高的,校长院长之类,洗‘大盆’,职位低的洗‘小盆’,不大不小的洗‘中盆’。全体大会是最大的‘大盆’。人多就是水多,就是‘澡盆’大。一般教授,只要洗个‘小盆澡’,在本系洗。”
洗完了之后的结果是什么?
“丑人也许会承认自己丑,笨人也许会承认自己笨,可是,有谁会承认自己不好吗?——我指的不是做错了事‘不好’,我不指‘过失和错误’,我说得‘不好’就是‘坏’。谁都相信自己是好人!尽管有这点那点缺点或错误,本质是好人。认识到自己的不好是个很痛苦的过程。我猜想圣人苦修苦练,只从这点做起。一个人刻意修身求好,才会看到自己的不好。然后,出于羞愧,才会悔改。悔了未必就会改过来。要努力不懈,才会改得好一点。”
“一个人越丑越美,越臭越香。人越是作恶多端,越是不要脸,检讨起来才有话可说,说起来也有声有色,越显得觉悟高,检讨深刻。”
“倒是有一种人,自己的问题包得紧紧的,对别人的事,钻头觅缝,自己不知道,就逼着别人说。”
“我不信暴露私情,就是暴露灵魂;也不信一经暴露,丑恶就会消灭。”
“洗澡太可怖!互相猜忌,互相诋毁,互相批斗!为诸多难以忍受而往生的先生扼腕叹息。”
当然这样的“洗澡”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谁都没有自觉自愿。很多人认为这本书与《围城》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这本书中富有女性角度特征的凛冽的视角和细腻的描写,兼具着犀利与温柔,凸显着杨先生思想的深刻和才气。
长时间内,钱钟书的盛名让我们忽略了杨绛先生,她翻译过众多文学作品,其中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堂吉诃德》,她写过很多文章,其中不乏让年轻人获益匪浅的篇章,她不只是钱钟书的妻子,更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杨先生走了,我们唯有通过她的作品深深地怀念她,怀念在这个时代中逝去的“最才的女”。
(本文部分内容根据杨绛《洗澡》编辑整理)
想读更多书摘,请下载读什么或者关注公众帐号:dushenme_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