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天性》读后感
看到书的名字就知道是一本比较难的比较有高级感的书,简单来说就是不在我阅读的舒适圈范围内的书。跨出舒适圈真的让我获益良多。通过几个关键词来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错误
人们都不愿意犯错误,甚至有的人认为少做事就少犯错误,对错误有一种恐惧心理,有的人犯过错误就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以上这些心理都是不正确的。拒绝错误就是拒绝成长,婴幼儿是在错误中跌跌撞撞成长起来的,成年人也有犯错误的权利。关键是要有试错的勇气和重新开始正确道路的决心。
我们可以从失败中从错误中获知更多的信息,知道自己是应该更加努力,还是应该尝试其他方法。正如《认知天性》这本书中所说:“犯错误并改正错误,其实是在搭建通往高层次学习的桥梁。”了解了这些道理,我们对待身边的人就应该更宽容一些,学生在犯错误之后,我们的正确引导很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某一件事看孩子是否经过努力了,如果他努力之后依旧犯错,我们在批评教育之后还要对孩子的努力给予肯定。心理学上有一个阿伦森效应,实验目的是检测怎样沟通效果更好,条件是一直批评,一直表扬,先赞美再批评,先批评再赞美。结论是学生对先批评再赞美最有好感,对先赞美再批评最反感。
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加上对“错误”这个词的正确理解,孩子犯错误就不再可怕,可怕的是一错再错,可怕的是担心老师的不理解犯错误之后不承认甚至撒谎,可怕的是针对“错误”的错误做法冲淡了师生关系。以上的观点我觉得同样适用在亲子关系朋友关系当中。
学习方法
关于科学照妖镜下的学习方法这一部分,感触很深。书中说乔治梅森大学网站上的一条学习建议就是:学习某事的关键在于重复。复习的次数越多,永久记住它的概率就越大。
我感觉这话说的就不完全正确。读到这我想到了艾宾浩斯所提出的“过度学习”的概念,不能超度学习,就是说孩子读四遍古诗背下来了,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只需要再背两遍就可以了。再多背诵效果就会打折扣了。也就是说学习程度以百分之150为佳,效应也是最大的。
反复阅读是浪费时间的,无法产生持久的记忆,给我们的错觉就是我们对文本这么熟悉对知识点掌握的效果肯定也很好,其实不尽然,学习时间的长短并不能用来衡量掌握的程度。
比如我们在复习备考的时候,往往把教材上的内容都读熟了,但是刷题的时候错误率还是非常高。包括学生也是,有的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感动了自己感动了父母和老师,可是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归根到底是学习效率低导致花费大量时间但是成绩不理想。
关于学习,我认为要理解透彻知识点的同时要有实际操作。比如说学习计算机,学习单反拍照技术,考驾驶证等。你只是背下来曝光三要素是光圈、快门、感光度,只是背下来摄影的十大构图法是远远不够的,你要摸器材去实操。理论学的再多时间再长,不去实践,那都是纸上谈兵。
提高学习效率有两个效应,一个是深加工效应,加工水平越深,学习效果越好,简单机械的重复并不科学。另一个是测试效应。获取知识的过程分为学习测试测试测试,还有学习测试学习测试以及学习学习学习测试。实验证明学习测试测试测试的效果最好。学习学习学习测试的效果最不好。
我们大多数时候会说,出题都从教材出,万变不离其宗。反复看教材看提纲吧。随着我的不断学习,照妖镜下我们的教育方法学习方法真的有待改进和提高。
其实除了旅行,读书也可以让我们视野更加的开阔。读了《认知天性》我愈发赞同那段话:最完美的状态,不是你从不失误,而是你从没放弃成长。没人能把你变得越来越好,时间和经历只是陪衬。支撑你变的越来越好的,是你坚强的意志、修养、品行,以及不断的反思和修正。
人生最好的贵人是努力向上的自己,愿我们永葆热忱,时时有好书作伴,在前进的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