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刷了一个视频,关于一个清华毕业生谈论十年寒窗苦读却始终无法完成阶级的跨越。
看完我深有同感,确实你付出的是十年的青春但是别人确实家里几代人的积累,这真的没有可比性。
想要完成阶级跨越只有去顺应时代的大流甚至是提前预测未来的主流。
2000年的房地产,10年的电商,20的自媒体流量经济,选对了方向那么同样的努力你的成就可能是别人的数倍。
说句实话现在绝大部分单位挣得金钱都是血汗钱,996月薪过万又如何,时薪其实只有二十几,这还是不包含你加班的时间(义务),当代是一个大学生爆棚的时代但是大伙却还是在做体力上的竞争,只要卷不死就往死里卷。
“你先走吧,我再卷会。”已经成为社会的常态,那么真的不能靠脑力赚钱了吗?从事文职,创作的除外,事实上依我现在的愚见,所谓脑力劳动就是看准时代的风向,在自己工作之余多去思考,去结交比自己层次高的人,去接受更多新鲜的事物。
就拿我买房这件事来说,苏州的房价还是很可观,从小我就一直觉得父母把自己养育成人已然不易,自己不能在有独立能力后还向父母索要经济上的支持。现在思想已经完全转变,买房确实是抵御通货膨胀的最好方式。而且有了房之后我感觉心里瞬间有底了,敢去闯敢去拼了。况且我也自己算了一笔账,我如果百分之5的利息贷了银行100W,然后我这钱什么都不敢还是存银行百分之4的利息,等于我是花了1W卖了100W的10年使用权。100W的现金流对于个人来说是什么意思相信也不用我多说了。
贷了200万三十年还清,现在仔细一想,在我的学生年代有一类电视剧很出名例如奋斗,蜗居等80后青年人故事。一方面他们那时候月供二千或者三千在如今2021年已经可以说是压力非常小了,我对物价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蒙牛随便从1.5涨到3元一根了,看起来只涨了1.5元实则翻了一倍。第二方面是阶级固化真的是越来越严重了,如果说80后是蜗居在小公寓里,那90后就是看着房子深深的绝望。
说实话在我的周围越来越多的同龄人进入了一种恐婚,低欲望的生活节奏,买房差钱那是愁,但是房子如果是天价那倒无所谓了,直接双手一摊反正我买不起你涨吧。我非常害怕中国会变成像日本那样,废宅文化肆行,社会压得人喘不过气的那种生活节奏。但是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又坚信国家会解决社会当下问题,当代90后也能打破现状。中国历来都是会出现伟大领导人的国家,中国人不怕吃苦,中国人也是世界上最擅长苦中作乐的民族。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还真是在什么时候说都是正确的。最好最坏其实都是对于个人而言的,而非客观宏观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