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快到了8:00,女儿拿着她喜欢的城市寻宝记,要妈妈晚上读这个绘本。
想着这本书估计半小时就能读完,于是就开启了我们的睡前故事时间。
可读完之后,女儿说还要再读一本。我当时感觉自己口干舌燥,看她去拿另一本寻宝记。我立马提醒,可以再读一本,但不能是寻宝记。女儿一看我很认真,就去边上拿了薄薄的《不一样的卡梅拉》。
为了确保9:00前能睡觉,我特意口头确认了一下“这本读完就一定要睡了的。”“嗯嗯。”
等到读完之后,女儿却不肯睡。一会横着躺在枕头上,一会又去翻翻书,见我不愿意再读,她就自己坐在那里翻了以来。我当时真的挺困的,想着关掉台灯估计能让小家伙入睡,于是就把台灯关了。
一看黑洞洞,小家伙就像小章鱼一样抱紧我喉咙。“妈妈,好黑呀,我怕。”
这么以来,关台灯估计不行,就重新开了台灯。
虽然开了台灯,小家伙嘀嘀咕咕地叨念着什么。估计是想法让我继续读吧。
内心挺烦闷的,自己很累,就想睡觉,但又不想吓她,我就索性转过身不去理她。这也是我那时候唯一能想到的最后的一招。
小家伙自言自语了一会之后,就凑到我后背上,小脚靠在我腰上,小手抱着我喉咙,话匣子可没关上“妈妈,妈妈……”我猜她估计还想问我什么问题,但真不想再搭理了。估计再对话下去,可能要熬到10点多了,我可撑不住。前两天还刚和她读过《人体使用手册》,说是要早睡早起,这下好,才第三天就开始不在于这点了。
我就继续闭着眼睛装睡,不管女儿说什么都不回应。正当我困意变动的时候,耳边传来了女儿平稳的呼吸声,对了,好久没动静了。轻轻转身一看,小家伙真的睡着了。
看着小家伙睡得沉了,我松了一口气,这下可以睡觉了。掖被子的时候,发现女儿搭在被子外面的手指上居然有皮肤翘起。想着小家伙平时不让我剪翘出的皮肤,我就拿起指甲钳把小小的死皮剪掉了。
随后,我自己也倒头就睡了。
第二天一早,我6:10起床,吃完早饭就6:50,准备出门坐班车了。要是在以往女儿早睡早起的时候,我都一定要轻轻把她召唤醒,然后道别,说“爱你,再见。”如果女儿没有听到,她就会一直和外婆闹腾。但今天,我可不想叫醒她,到房间确认她还在熟睡,我只在她额头轻轻地亲了一下。
自己观察的时候,发现小家伙居然紧皱眉头,心里不免有点后悔。
昨天下班的时候,自己到家开门的时候,女儿一看到我的时候是眼睛突然变量,喊出清脆大声的“妈妈”。我再简单陪孩子完好手工之后,确实仓促地读绘本,甚至是用装睡这种形式来让她入睡的,实质有点是完全漠视她。我为什么会以自己累,自己忙为理由,却不能耐下心来陪伴孩子。
嘴上说的是自己爱孩子,为什么在一些事情上完全看不到爱的踪迹,反而是女儿给了我满满的爱呢?
不能再总是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了。
孩子入睡这件事上,我到底能尝试什么方法,确保自己不再那么冷漠地陪伴,还能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入睡习惯呢?
刚才特意去翻看了正面管教的卡片,一边翻阅一边在想着这个问题。还真的被我找到了几个方法:
1 纠正前先连接
通过保持爱的信息得以连接,建立亲密和信任,而不是距离和敌意。
下一次劝孩子入睡的时候,我可以这样说“宝贝,妈妈爱你,妈妈真的希望你能早睡早起,有一个棒棒的身体。妈妈也希望自己能有足够的睡眠,这样可以更投入地陪你玩。”
2 鼓励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
下一次当孩子睡前仍表现地精力充沛的时候,我可以鼓励她尝试自己看书。“宝贝,妈妈发现你特别喜欢城市寻宝记,能喜欢并自己翻阅书本是件很棒的事情。下一次妈妈如果困了,那你就在妈妈旁边自己看书吧。”
3 赋予孩子自主权
与孩子分享控制,以便他们发展出掌控生活所需的技能。
睡前习惯不是一日养成的。现在正在逐步形成惯例的过程中,晚上可以和孩子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问问孩子自己有什么想法,希望在睡前做什么事。在陪伴孩子准备入睡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类似的问题来增强孩子的自我认知“你感觉这样做怎么样?你觉得这样做对你有什么影响?”
4 执行
如果你说出来,就是认真地。如果你是认真的,就去执行。
和孩子在睡前要明确言出必行的态度。如果约定好,读完一本就要准备入睡了。那在她想读第二本的时候,就尽量不要妥协。妥协了,也就意味着自己的言语是空的,孩子在下一次还是会无视话语。如果认真执行,她可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有不悦的情绪,那以后的沟通就会简单很多。因为,你的话语都是真的。
5 有限的选择
选择是共享权力的细小步骤。
下一次和孩子确定读本的时候,如果她想读两本,那我就示意只能读一本。“城市寻宝记只能读一本,你喜欢读重庆的,还是上海的,你来选择吧。”如果她说两本都要,那我就和颜悦色地说“这不是一个选项,你来选择其中一本吧。”
看似诡计,其实对孩子来说,有限的选择能很大程度让孩子感觉到有自主权。
收集了这5个工具,现在感觉自己放松了很多。希望今天的入睡会更加顺利,这样我们还能有第二天早上的上班前道别的甜蜜时刻。
孩子对妈妈有很多的爱,但这样的爱绝对需要呵护。
温柔而坚定地守护这份爱,是我这一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