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汨罗醒处,元来醉里;真敖假孟,毕竟谁封?
罗生门,日本京都的正南门。
一场倾盆而下的大雨,让行僧、樵夫、乞丐躲到了破旧的城门下。
在避雨的时间里,他们聊起了前不久发生的一起匪夷所思的案件:
山间里,一名武士牵着妻子坐着的白马,正巧碰到了躺在树下午睡的强盗。
微风吹起了女人的面纱,强盗顿时为女人的美貌所迷。
起了歹念的强盗骗绑了武士,玷污了女人。
途经此路的樵夫发现武士的尸体后慌忙报官。
一件原本清晰明了的强盗杀人案,可每个涉案人的说词有着天壤之别却也能自圆其说。
罗生门殿外,此刻大雨依旧如注。
雨珠敲打着浑浊的灰尘也激荡着樵夫的内心,这个发现命案现场的第一人。
他最终也开了口,说出了自己的亲眼所见。
而正当我们所有人以为案件真相水落石出时;樵夫意图隐瞒偷走镶着宝石短刀的事实却被乞丐无情地揭穿。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观影后的我们在抽丝剥茧中也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部黑泽明1950年的影片,现在看来虽画质略显粗糙,但其背后所映射的人性却不得不让人陷入沉思:
为了生存,天花乱坠的语言可以为所欲为。
肆无忌惮,无视道德伦理规则。
而出于一种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本能行为,说谎也并不会随着时代的迁移而消逝不见。
当一个人因说谎而一次次获益时,他的道德感与行为不一致引起的情感压力也随之越来越少。
渐渐地,这种贪欲就构筑成了他企图利用谎言展现的幻想。
这几日,一知名自媒体矩阵推出的《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引爆网络争议不断。
文章在描述了一个又穷又上进的青年如何拼搏上进却又惨遭命运的戏谑后,发出了世态炎凉之感,悲天悯人之痛。
因一开始就被强调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大众纷纷被击穿泪点。
随着新闻的发酵,有人察觉到文章漏洞百出,在纷纷质疑声里大众得到的答案是文章可能乃杜撰。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从权健的全能疗效被查处到咪蒙的鸡汤遭唾弃。
五彩斑斓的泡沫本就是一触即破,皇帝的新衣本也是一眼望穿。
可是为什么泡沫会越飘越大,越飞越高?
一丝不挂的皇帝为何能在锣鼓喧天的大街上接受群臣和百姓的称贺?
拨云见雾一次次蜂拥而至的网络大事件背后,又有哪次不是对民众情绪的裹挟?
影片《罗生门》的最后,绵延的大雨终究还是停了。
厚厚的云层缓缓移开,丝丝亮光穿透而出。
一番争执后,一心向善的行僧还是让偷了镶着宝石短刀的樵夫抱走了弃婴。
因为他看到了樵夫人性中还未泯灭的善良;于襁褓中的婴儿,他仍然满怀期冀。
在如今来势汹汹的信息世界里,瞬息万变的资讯也总令人措手不及。
汨罗醒处,元来醉里;真敖假孟,毕竟谁封?
这个真假的世间,我们每个人该有怎样的觉醒才不会被盲从?
扑朔迷离的罗生门里,千头万绪处,你又会作出怎样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