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儿子同学的妈妈跟我抱怨他家孩子没有上进心,整天除了打游戏,吃美食,其他事情一概没兴趣,每天为了孩子写作业在家斗智斗勇。孩子疫情期间天天瘫在沙发上打游戏、吃零食,长了一身的肥肉,眼睛视力也一直在下降。
说实话,这是很多家长的痛处:孩子没有上进心,整天除了吃喝玩乐积极外,对其他事情一概不闻不问,更不要说积极努力学习了。
当然不排除有些家长误认为孩子不喜欢和别人比较就是没有上进心,我觉得这种不喜欢争强好胜,不喜欢与人竞争的孩子,本身没有什么不好的。正如刘继荣在《坐在路边鼓掌的人》里所说的:“如果健康、快乐,如果,那是他们想要的生活,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家长没必要太焦虑,尊重孩子、接纳孩子就好。
但如果孩子做事缺乏进取精神,不积极、不认真努力,没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则要引起我们家长的重视,需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积极引导了。
记得—位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上进心比较强并且能够一直保持下去,那即使智商不太高,他也能取得令众人注目的成就;但如果一个孩子很聪明,但缺少上进心,那他的一生将注定在碌碌无为中度过。
想要培养孩子的上进心,我们家长可能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花点心思了。
01 营造一个积极上进的家庭氛围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个积极上进的人,孩子也会被带动着积极向上。父母要是自己不爱学习、经常打牌赌博、沉迷手机游戏,对工作不上心、什么都无所谓的人,那么当你教育孩子要认真努力学习时,会不会心虚呢?会不会很容易被孩子反驳:“你爱读书 、爱学习、 爱工作吗?你都做不到,凭什么教育我呀?”
前几天被“妈妈陪女儿考研双双被录取”的新闻刷屏,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护士长、50岁的白永旗和25岁的女儿露露(小名)今年同时被西南医科大学拟录取为硕士研究生。
白永旗为了鼓励女儿认真准备,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孩子,做一名陪考妈妈,加入“考研大军”。露露曾觉得母亲严厉甚至有些苛刻,但她发自肺腑对母亲佩服得五体投地。
所以家长期望孩子积极、努力上进,而自己却做不到,这对孩子来说就是句空话。我们说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家长要去努力用行动改变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你做好了,孩子自然跟随。
02 善于利用书籍引导孩子
帮孩子找到榜样,从而培养上进心的另一个有效方式就是让孩子读一些名人传记。
那些被写成传记的人,肯定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阅读他们的传记,就是为孩子找到古今中外的人生导师,帮他们树立学习榜样,明确未来的人生方向。
孩子阅读名人传记,能够直观了解这些伟大的人物成长的道路,从而能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美国,中小学阶段的孩子书单里,超过一半以上是人物传记等非虚构性书籍。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这些名人传记类的书籍,让孩子知道别人是怎么努力上进的,适当的时候可以和孩子讨论这些名人,这时候把家长的观点传达给孩子,孩子更容易接受。甚至可以利用孩子对某个人物的崇拜,把这个人怎么努力的事迹告诉孩子或者让孩子自己去阅读,更能发挥这样的作用。
03 不吝惜对孩子的表扬
家长平时也要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想法,而不是天天盯着孩子作业做完了吗?考试考了多少分?只有孩子愿意和我们家长交心,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只有好好学习才是有上进心,这其实是不全面的。孩子如果有好的兴趣爱好,我们家长要趁机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孩子有兴趣就会积极付出,就会愿意把事情做到极至。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家长要适时进行表扬和鼓励。比如说孩子的篮球打得好,你就可以跟孩子说:你一定能学好的,篮球这么难的运动你都能学得这么好,我都不会呢,说明你学习能力很强,你一定能把英语学好的,你可以试一下,只要你用心做了,肯定能行!从而激发孩子学英语的上进心。
可能有些家长担心表扬孩子,会容易让孩子骄傲,往往通过批评来鞭笞孩子,认为这会促进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但这样做往往是适得其反的。教育学、心理学中有个非常有名的罗森塔尔实验,验证了如果家长经常鼓励孩子、表扬孩子,对孩子提出美好的期望,孩子真的会变得越来越好!
这也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尤其是儿童,传递出积极的期望给他,他就会很快朝这个期望进步,发展得更好。家长要想孩子积极上进,就要传递给孩子这样的信息:你是个积极上进的人!
父母在引导孩子积极上进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明智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和自己比,这样的话就会激发出孩子的内驱力,让他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努力。
愿所有孩子都能积极上进,创造最耀眼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