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47岁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里。这里几乎承载了爸爸半辈子的回忆,从无忧的孩提时代,到反叛的青年时代,再到依旧在努力的中年时代。搬离农村后,村子里几乎没有人了,爸爸每年仍隔三岔五的回去,去收拾一下院子里的杂草,去修修补补已有些坍塌的院墙,去附近的山上溜达一会,每次总要呆上大半天。回来后,还一直和我们念叨,家里的杏树今年没有结果,今年院子里的草长的好高,他在山上遇到一只狐狸……农村,对于爸爸而言,不只是一个地方,一处院子,更是回忆与人生。经常问爸爸,想去哪里玩,他总是说,想去大草原,就喜欢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看着牛羊在落日下慢悠悠的散步。我还总是调侃,你是不就是喜欢农村,还引得大家一阵哄笑。农村,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地方。
老一辈人的童年应该都是很艰苦的,爸爸很少提及,只是对一件事耿耿于怀。直到多年后,我也面对类似的境遇时,他才提起这件事。高二那年,学校组织夏令营—去北京参观、学习,学生自愿报名,自费行程。其实,对我而言,去不去都行。但是,当我回家和爸爸讲述这件事时,爸爸强烈坚持必须让我去,然后讲起了他小时候的事。大概在他十一、二岁的时候,村里组织他们去北京参观,每个人自费一部分,村里资助一部分。同龄的小伙伴都去了,只有他没去。车子出发的时候,他就在车子后面追着哭。他想让我去,或许不想让我留下他当年的遗憾,或许也是想以另外一种方式弥补当年的遗憾。或许从那时开始,爸爸就意识到了他和同龄人的差距,他想努力去弥补这中间的差距,却仍总是比别人慢一截。村里移民的时候,分两批,按照规定,我们是第二批移民,也就意味着我们会晚两年搬到楼房里。但是,爸爸努力争取到了第一批,他和妈妈天天守在村政府门口,就等着放弃机会的人,终于得到了这个名额。那年过年的时候,我们就是在楼房里过的,楼房的装修都是爸爸妈妈亲自跟下来的,爸爸站在窗户前说,从小不管什么事,自己都比同龄人慢一截,别人有房子的时候,自己还住在哥哥的院子里,别人有车的时候,自己还在骑摩托车,今天自己不比别人晚了,终于赶上了一回,他们住楼房的时候,咱们也住上了楼房。那一刻是理解爸爸的,人总是要争口气的。
青年时期的爸爸,也有些叛逆。爸爸读书少,很小就开始参加工作,和一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也做过一些出格的事。但爸爸说,孩子的降临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感,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人,他开始顾家,努力赚钱,开始和妈妈筹划要建造属于他们的第一个房子。彼时,爸爸、妈妈二十出头,两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去打造属于他们和孩子的一个家。爸爸白天上班,建房子的全部工程都是妈妈在跟进。妈妈是一个心细的人,每天晚上,她会计算好第二天施工所需的砖块,然后,第二天就挺着大肚子在数砖。就凭着这两个年轻人,一处院子建好了。红砖水泥地,是崭新的,红彤彤的,闪着光的。正房、南房、西房各三间。三间正房,两间卧室,一间堂屋,纵深处有一间厨房,一间杂物间。地板全是白底花纹瓷砖,两间卧室,一间是中式装修,火炕,大红柜;一间是西式装修,床、沙发、白色大立柜。就这样,爸爸、妈妈、我、新出生的弟弟都住在了新房子里。爸爸的心情一定是很激动,很自豪的,以至于20年后,我们搬到楼房里时,虽然楼房的一块地板,一块瓷砖,也都是爸爸、妈妈跟着装修下来的,但是这种感觉还是和当年建好院子的心情无法比较。那时候,爸爸、妈妈一定是对未来充满着极大的希望,相信凭借着两个人的努力,一切都会实现的。
顺着时间的轨迹,我们在长大,爸妈在变老。有一天,我也可以参加工作了,工作之后,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每在心里打退堂鼓的时候,总是对自己说,这点苦算什么,爸爸年纪那么大了,还那么辛苦。心里这么想着,也就坚持了下来,也开始想着如何才能更努力,可以为爸爸分担更多。女儿对爸爸的疼爱大概是随着年龄逐渐增加的,越来越能体会到爸爸的辛苦、不易。爸爸现在五十出头,还在煤矿下井,工作熬人但更危险。工作是早、中、晚三班倒。早班的时候,凌晨四点多就要起床,一直在煤矿待到下午五点,一整天都吃不到热乎的饭。中班的时候,大概是中午上班,到晚上十二点回家。晚班的时候,下午六点上班,直到第二天早上的六点,一晚上都不能睡觉。工作辛苦,但是不定时的危险更可怕。网上的矿难新闻从来都不敢点开看,心里面害怕,一遍一遍的祈祷着都能平安。即使工作这样辛苦,这样危险,但是爸爸想的仍是要保护我们。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时,我选择背井离乡来北京发展,爸爸妈妈是不愿意的,但是最终还是遵从了我的意愿。出发来北京之前,爸爸发微信说,干的不开心,咱们就回来,爸爸养你。当时的自己哭的一塌糊涂,我也想为你们撑起一片天地。一生要强的爸爸,无所不能的爸爸,只希望你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我把爸爸这一代人,称做老一辈人,还有千千万万的父母都是这样的。他们也曾是争强好胜的少年,他们坚强,有韧性,不愿落后于他人;他们也曾是无所不能的青年,他们勤劳、肯吃苦,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战胜一切困难;他们一直都是重情重义,淳朴、善良的人,他们深深的爱着自己所处的家园和那片土地。只希望岁月能善待他们,保他们一个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晚年生活。也希望我们能早点承担起保护好他们的重任,做好赡养他们的接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