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鳄
爱欲是人的生死之门,我从哪儿来,还回哪儿去。
01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这是红楼梦里薛宝钗写的一句词,写的是柳絮。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正是贾府走向没落的时候,大观园里最后的一次诗会,主题柳絮也与日薄西山的大家族命运颇为贴近。
在众人纷纷哀物伤怀、感叹世事无常的时候,宝钗一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将柳絮的无根漂泊,吟咏出洒脱自在之味来,表达了一种坦然大度、超越悲喜的态度和迎风飞翔的胆气。
电影《送我上青云》片名取自于此,电影中也借袁弘饰演的文艺青年刘光明之口谈到这一点,似乎也奠定了电影的基调。
虽然它讲述的是一个女记者不幸得了卵巢癌之后的故事,谈及生死的命题,电影风格却一点都不苦大仇深,而是以极其轻盈的姿态讲完了这个故事。
“医生,我不可能得卵巢癌啊,我没有乱搞男女关系,我都好几年没有性生活了。”
独立女性盛男(姚晨饰)突然发现自己患上了卵巢癌,她本是一名有理想的记者,身上有着所有文艺青年的高傲自大和清冷孤独。
她同样看不起没文化的商人、鄙夷市井市侩的嘴脸,她看不惯这社会上的一切被金钱物化了的、明码标价交换。
她喜欢纯粹浪漫的爱情,喜欢对等的关系,喜欢被尊重被需要的认同感,虽然穷,但自由独立绝不认命。
但为了筹手术的30万让她只得接受一份自己厌恶的工作:帮“傻缺”土豪的隐士父亲写自传。
与此同时,她也想在摘除卵巢丧失性欲之前,与自己喜欢的人再享受一次快乐。
一个即将失去情欲快感的女人,一个即使手术成功也可能活不过五年的人,那种无处言说的痛楚和绝望,无处释放炙热情感的无力。
只想拥有最后的快乐,借一具安全的肉身,在身体与身体的交融抚触中,慰藉自己快要陨灭的灵魂。
她就这样拧巴着、挣扎着,又试图找个自己满意的方法成全着自己。
02
“我想和你做爱。”
盛男在遇到“凤凰男”刘光明后,产生了好印象,然后在一番心灵对话后,直接提出了自己的“性要求”。
这时候的刘光明,却被惊得发呆,一眨眼,便跑得无影无踪了。
后来再次出现在盛男面前时,已经不是盛男先前看见的刘光明了,也只是一个屈服于金钱权利的平庸男人而已。
求而不得,盛男只能转向自己的男闺蜜四毛,两人争执了半天,四毛也没同意。
后来盛男一个恶作剧报复,毁掉了四毛的发财致富梦,愤怒的四毛想通过性暴力报复盛男。两人一番云雨之后,电影出现了一个持续十几秒、含蓄且大胆的镜头,盛男在自渎。
这应该是国产公映电影里屈指可数(也许是唯一)的展现女性自渎的画面。
“终于有一部电影,提醒我们正视女性性愉悦的权利。”李银河老师这样说。
坦荡地展现女性的情欲,这是《送我上青云》一个重要的价值。
它直观地呈现了盛男的欲望,诚实地展现一个女人的爱欲纠结。
甚至说出“我想和你做爱”这种主动性表达,不遮掩、不讳言女性自慰的话题,还关照到了时下都市中女性的处境。
理想求而不得、亲情兑现不了、爱情找寻不到,如何向现实妥协,确实就是当代一部分青中年女性的眼前困境。
在以往荧幕中的女性要么是年轻貌美的傻白甜、要么是家长里短的妈妈婆婆角色的影视文化环境下,谈女性的性欲、谈性别问题史无前例。
03
对女性欲望的压抑和“污名化”,已经不知不觉间成为一种社会规训。
女性接受了这种规训,她们也会将自己的欲望视为羞耻,或者将其他女性的欲望视为羞耻。
同时这种规训,也成为一种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念,它孤立、敌对、仇视那些拥有欲望的女性,欲望女性要么被伤害,要么在压抑中走向人格的扭曲与变态。
李银河认为这个电影提出了一个对女性来说特别重要的问题,就是女性的性愉悦权利。
在大众的认知里,总是认为男人可以喜欢性,女人不可以。如果男人喜欢性,例如说他有好多性伴侣,大家总是会给正面评价,觉得这个人一定很有权、有钱、有魅力,或者至少是身体好,给的都是正面的评价。如果要是一个女人喜欢性,她如果有好多性伴侣,那评价大多会是负面的,例如会说她是下流的、肮脏的、堕落的荡妇,是一个坏女人。
面对性别议题,大众极易产生偏见,知识界从来不鼓励以偏见去刺激偏见,几十年来,许多卓越的学者,持续地对这一议题思考,并试图改变某些困境。
其中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大概就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
法国女作家萨乐娜芙这样评价“伽利略告诉我们地球是绕着太阳转的,达尔文则让我们知道了这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波伏娃站出来大声说男女两性是完全平等的。”
1949年,全世界女性意识为之觉醒的“黄金时代”,女性俨然已经意识到要跳脱自身性别的束缚,进入她们此前不太会进入的世界中。
这一年,西蒙娜·德·波伏瓦四十一岁,博学、思辨、富有勇气,并且依然很美丽,她写完了那本令她享誉世界的《第二性》。
《第二性》出版时,波伏瓦曾乐观地表示:“希望这本书能尽快过时,女性的处境能好起来,不再是第二性。”
波伏瓦也许过于乐观,但时至今日,《第二性》仍可称之为思考女性议题的必读书目。
04
距离《第二性》出版已经过去快七十年,对中文读者而言,波伏瓦书中提出的问题,观察到的现象,眼下看来,似乎依然尖锐和适时。
70年后,年轻女孩们的选择并不像波伏瓦在书中预测的那样乐观,她们命运的选择不是更多了,而是更少了。
女人对自身在社会中的定位,不是更加自信肯定,而是更加无所适从。波伏瓦希望出版后就过时的这本书,不但没有过时,并且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
尽管这条通向男女平等的道路上,还会有很多的误区和迷失,然而《第二性》已经完成了启蒙。
真正客观地洞悉自己的处境,了解自身的弱点及局限并在一定程度上坦然接受,真诚地对待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在“女人”的称谓之前,先要将自己定为“人”,并争取“人”的命运,这就是波伏瓦在书中所示意的出路。
其实抛开男女性别,我们都是人,我们所求的都是一样的:被尊重,自由,平等,爱。
追求这些的权利不是被他人或另外一个性别所赋予的。就像阻碍盛男的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而是她自己。
就像电影中李老所说,有些事本不必羞耻,我们探讨性本身就是平常的事情。
“爱欲是人的生死之门,我从哪儿来,还回哪儿去。”
相关图书推荐
《第二性》
[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丨著
郑克鲁丨译
《第二性》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西蒙娜•德•波伏瓦的代表作,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性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
她以涵盖哲学、历史、文学、生物学、古代神话和风俗的文化内容为背景,纵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历史演变中,妇女的处境、地位和权利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女性个体发展史所显示的性别差异。
《第二性》实可堪称为一部俯瞰整个女性世界的百科全书,她揭开了妇女文化运动向久远的性别歧视开战的序幕,使女性在这个男权社会有所觉醒。
- END -
注:图来源于网络,侵删
——————————————————————————————————
买书、卖书,图书推荐>>>>>知其鳄
微 信:书餐
微 博:知其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