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远山近水 名著听书
这个世界,似乎还没有一个人,一生从未经历痛苦。
即便是圣贤、伟人,也大多饱经磨难。
中国新文艺上真正的、划时代的杰作《呐喊》,就在自序中记录了鲁迅半生经历的种种挫折。
从儿时的家庭变故到青年的苦闷彷徨,从年少的叛逆到中年的成熟,直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民主战士,读懂鲁迅的亲身经历和转变,你会发现:
世上没有人是不受苦的,我们逃不开,躲不掉。
但真正的智者,能够做到不抱怨,不自甘堕落,会在苦楚中思变,从中获得更强大的力量。
- 01 -
不经一痛,不长一智
在自序里,小小年纪的鲁迅就经历了世态炎凉。
本来家境宽裕的他,却因父亲身患重病,在长达四年多的时间里,每天奔走于药店和当铺。
然而,哪怕是最有名的医生,最名贵的药材,也无法医好父亲,父亲终究还是撒手人寰。
家族亲戚忙着分房产,只留给鲁迅和母亲一间最小、最破的房屋。
年少气盛的鲁迅,执意不愿在契约上签字,却遭到叔辈们的厉声斥责。
亲历了这场家庭剧变,鲁迅“看见了世人的真面目”:
这个世界,依靠别人终究是苍凉无力的。
只有自己奋发前行,拥有实力和能力,才会掌控人生的主动权。
生活的痛击,让他迫切渴望强大自己的羽翼,去拯救那个迷茫、无助的自己。
于是,他“走异路,逃异地”,背井离乡去深造学习。
人生就是如此。
当我们涉世未深,没有经过风雨的历练,总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而一朝被现实的酸涩浸没,才对这世道人间,有了更深的体会。
正如世界名著《飘》里的斯嘉丽,从小就是高高在上的娇贵公主,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然而转眼之间,战争临到,家园变得满目疮痍,她无法接受,却又只能接受。
她逐渐地成长,从脆弱变得坚强,从依赖变得独立,从娇贵的公主变成了家族的顶梁柱。
正如《追忆逝水年华》里说:“只有彻头彻尾地经历苦恼,苦恼才能被治好。”
生活中,总会有不期而至的变故,让人无法接受。
相交至深的朋友,变成陌路;驾轻就熟的事业,遭遇瓶颈;健康的身体,亮起红灯;爱情煎熬、亲人离去……
但,疼痛不一定是坏事,当一个人的生活突起波澜,会让人警醒,焕发出新的斗志。
就像朗西斯在《托斯卡纳艳阳下》中说的那样:“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
世上所有的痛苦,其实都是来渡你的。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 02 -
学会改变,才能从困境中突围
抱着满满的企盼,鲁迅远赴日本仙台医学专业学校,奋力求学。
他立志学好医术、救死扶伤,拯救像父亲那样的病人,以及背后无数个被疾病击垮的家庭。
然而,梦想的半途,却再次感受沉重的心灵之苦。
那是一堂医学课,老师在间隙时刻,放了一些时事图片。
适逢日俄战争期间,一个被紧紧捆绑的中国人,正被日军砍下头颅示众。
周围的许多中国人,却在无声又无情地“鉴赏”这个“盛举”。
他们看起来都体格强壮,却表情麻木。
这个画面深深刺痛了鲁迅,让他认识到,在那个年代,“即使体格如何健全,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从那一刻起,他便毅然放弃学习了多年的医学,准备用笔来唤醒麻木的世人。
改变别人很难,改变自己更难。
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果断,它意味着要勇敢地否定自己,抛弃过去。
生活中的我们,也会在某个时刻,被苦难重压,却很少有人有勇气跨出改变的第一步。
即使踏出了第一步,却又会因为惰性或困难,而轻易妥协,回到原点。
只有果敢、坚毅地寻求变化,才能冲破困顿的现状。
张泉灵在央视做主持人时,一度陷入巨大的工作压力,极端焦虑,却又无法摆脱。
当身体出现重大隐患时,她幡然醒悟。
这样逼迫自己打拼,到头来又是否值得?
于是,苦思良久的她,果断选择了离职,换了一个新的方向。
如今,她在投资领域焕发新的活力,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有句话说:“苦痛,如暮鼓晨钟,却是必要的警醒。”
痛了才会敏感,才会思变。
若不思改变,现状依然毫无改观。
只有敢于直面困境,壮士断腕,才能及时止损,走向更好、更对的路。
- 03 -
遇事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反躬自省
下定决心弃医从文的鲁迅,迅速开始了为新梦想而战的行动。
他离开仙台,在当时东京留学的同道之间,四处奔走,筹备掀起一场激扬文艺的活动。
然而,星星之火,一开始却很难成燎原之势。
刚刚筹办起来的《新生》杂志,主创人员因为种种缘由,先后离散。
鲁迅热血发起的活动,很快就无疾而终。
满心期待的鲁迅,感受到“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而无可措手”的悲哀。
事情无法推进,他开始深刻反思:“我决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自己并不强大,又谈何拯救他人、号召他人?
救人还得先救己。
认清自己的鲁迅,重拾爱好,开始从事相关译著工作。
即便生活艰难,却仍自食其力。即便未见曙光,但心底希望尚存。
现实的痛楚,让人冷静,生活的逆境,逼人反省。
走出苦痛,最清醒的方式,就是接受现实、直面内心。
欧阳奋强,在拍完87版《红楼梦》后,因饰演贾宝玉而一时走红。
可惜,因为一张娃娃脸的缘故,自此再难超越,也再难参演更适合的角色。
认清现实的他,清醒地转投幕后,终于成为实力派导演。
西方哲人说:“一个人的崇高,源于认识到自己的痛苦。”
现实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困境。
面对这些,需要的不是屡败屡战的执着,而是退一步,及时地反思,才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解铃还须系铃人,你就是那个解救自己的人。
- 04 -
真正的强者,都懂得忍耐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苦苦求索的鲁迅认识到,只有一腔孤勇的行动,是很难成事的,他选择了蛰伏和忍耐。
他把满腔的迷茫和失望,化作专注的力量。
他不再盲目地慷慨激昂,而是吞下“如大毒蛇般的寂寞”。
在后来从事教员的数年之间,他利用闲暇时间,开始大量研究碑文,校对古籍,让心沉下来,让人稳下来。
机遇总偏爱有准备的人,总有一个时机,会适时出现。
《新青年》编辑,曾经的同窗,给他指出了一条阳光之路。
自《新青年》开始,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至此,经历了人生种种苦痛的磨练,鲁迅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开始了他为国为民的强力呐喊。
拿破仑说:“忍受痛苦,要比接受死亡需要更大的勇气。”
忍耐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智慧。
当身陷痛苦,明智的人更懂得适时后退和妥协。
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条件具备时,积累力量的人,终将厚积薄发、绽放异彩。
- 05 -
巴尔扎克说:“人生是由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
人生每一次困苦,如若积极面对,便是另一种让我们改变和奋进的能量。
痛苦,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的转折点。
愿你我坦然面对人生众多变故,在苦痛中觉察和升华,痛而思变,痛而反省,痛而坚忍,去拥抱更好的自己。
点个“在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