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点是:普通大学老师大多数在“演”,因为他们知道学生在课上摸鱼,课后不管学业,一心不在学习上,所以老师们也浑水摸鱼过日子。
我就读普通大学,刚开学才一个星期,这一个星期做了一个小小的测验。——我想知道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事实证明,现实与该观点完全相反,绝大多数老师拥有着人师的基本准则,不说能为每位学生指点迷津,但他们确确实实兢兢业业,做了身为一个老师该做的事。
我的情况是:上课不玩手机,没记笔记,只是认真听讲,汲取知识,课后完成作业,仅此而已。
然,我却感受的大学学习氛围和上学期完全不同。这一时我才感受到——何为大学生。
不是整天说窝在寝室打游戏,追剧,看小说;也不是为了"爱情"日夜奔波;也不是为了60分万岁而罔顾学业……
大学旨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有能力、高道德、高品质、大视野和不畏苦难的人才。
先谈一个课程问题,有好多课程同学总是觉得没用——本专业用不到,日后也不会用,也不喜欢。
就如一个本校必修课:《中国近现代历史纲要》,非本专业的人几乎不想上,逃课,上课玩手机,睡觉,比比皆是。均是正常现象,可,能否想一个问题,你把这门课学好了,会有什么好处?
说的不清不楚,不想多说,与我而言:日后,我会花大量时间在学业上,少花时间在手机和琐事,谈恋爱什么的一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