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前,一部由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机器人预言式科幻片《机械公敌(I,Robot)》在美国上映,引发了一股机器人热浪和智能恐慌。该片情景时间设定在2035年,讲述关于大量智能机器人融入人们的生活代替人力最后脱离人类控制反击人类的故事。而影片讲述的发生时间和情节与现阶段的“智慧城市将于20年后大规模爆发”和“人工智能或将威胁人类”等言论不谋而合。
电影中,为了确保机器人完全为人类服务无威胁,为机器人制定了三大完美定律,不伤害人类、服从人类、保护自己,且后两点在第一点的基础上运行。如此一来人们有了充分相信智能的理由。同时,因为三大定律是配备在硬件中的基础设置,所以人们比相信同类更加信任机器。而少数对智能机器存在质疑的人被定义为“嫉妒机器的另类”。毕竟智能机器人懂得多、效率高、脾气好。
至此,问题来了。长期的安全可靠容易让人们抱着一种侥幸心态忽视安全,在习惯享受便利的同时,人们主观上忽视智能机器终究缺乏感情而人类感性动物的事实。由于人工智能的程序设置让其具备了高度的理性精准思维。在事故发生是,人类救援会从情理上以孩子、老人等弱势群体为优先,但智能机器人会通过数据分析存活率成功率等综合因素,然后实施理论执行值最高的救援方案。但这种理性是人类所不能理解的。
反观现在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能走会跳,但底盘不稳,稍微不注意就摔倒。能说能唱,但复杂内容要提前录入。能干活懂服务,前提是程序固定设置。现在市面上的机器人无论是服务型的还是娱乐型的现阶段都不具备自主学习功能,而具备自主学习功能的虚拟聊天机器人经过很明显的学坏之路后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看着电影,人们会向往拥有一款sonny一样的灵活多变具有高性能学习能力和真情实感的全智能“兄弟型”机器人,但事实上,真有那样的机器人上市绝对不受待见。要知道,那么完美的智能机器出现,瞬间把高富帅秒成屌丝,屌丝秒成渣有木有?所以,电影里的智能产品没有出现在市场,并非人们没能力创造,而是不喜欢造出来。
----------------------------------------------------------------------------------------------end(非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