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读过《正面管教》三到六岁,在樊登读书上听过《正面管教》。对于书中的核心内容有一些了解。整本书核心的三句话:
1.温和而坚定。
2.让孩子有归属感,价值感。
3.“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今天郭老师带领我们骨干老师再次解读《正面管教》。通过郭老师的解读,对书中的内容理解更加深刻。
读此书的目的是:帮助我们自己认识自己的程序并重新编程。
第一章 正面的方法
大人与孩子之间三种主要互动方式。
1.严厉(过于控制) 优点:坚韧不拔,轻易不放弃。缺点:缺少创造、冒险。
2.娇纵(没有限制)优点:敢于创新,不计后果。缺点:合作意识差,耐力不够,易破坏规则。
3.正面管教(有权威的,和善与坚定并行)
和善:对待孩子温和。 坚定:对待自己坚定。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但是有原则的。
此书其实是读给我们教育者。觉察我们的情绪,行为,改变自己。
本质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
本能的反应是不自由的。只有认知的反应才是自由的。
潜意识影响决定了你。把潜意识的东西活到意识层面,你的世界就有无限可能。
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力——“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强:有能力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强:善于与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强: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感知力——对自我价值感的认同。
感知力不是孩子天生都有的,而是后天训练的。
培养感知力只需要做到:并肩做事,边干边学。
提升孩子的技能只有参与。参与到家庭活动中来。
母性之爱不等于母亲之爱。
父性之爱不等于父亲之爱。
母性之爱:温暖,安全,怀抱。(大地,空气,阳光,雨露)
父性之爱:天空,道德,纪律,规则,秩序方向。
底年龄段,母性之爱优先存在。之后父性之爱。母亲之爱里有父性之爱。父亲之爱里有母性之爱。
我没有能力把孩子带向更高,但我敢保证不给孩子带来伤害。
幼儿园老师不能因为安全而束缚孩子飞翔的翅膀。
惩罚造成的四R:1.愤恨。2.报复。3.反叛。4.退缩。
惩罚在什么时候使用?①出现安全。②对自身或他人带来伤害。
有效管教的四个标准。
1.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对孩子尊重和鼓励。)
2.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心灵纽带)爱的需要,我是值得被爱的。
3.是否长期有效?(惩罚在短期有效,但有长期的负面效果。)
4.是否能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善于解决问题,敢于承担责任。乐于贡献,愿意合作。)
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
原始脑(本能反应)——中脑(情绪反应)——脑皮层(认知反应)。
第二章 几个基本概念
“赢了”孩子和“赢得”孩子的区别:
“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
“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的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达成共识。
孩子来到世界的目的是让我们父母有机会成长自己。和孩子建立驯养关系,付出足够的耐心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