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今天的思考:
受疫情影响一个多月了,虽然很喜欢独处,但还是很想念家人。在一线上了三个星期班后,查核酸阳性,应该是个无症状型,也算“因祸得福”获得隔离休息的机会。那天半夜得到消息的时候居然突然感觉有些呼吸困难,满脑子在想的究竟哪一个环节上面出的问题,第二天感觉有些乏力但好好睡一觉就都好了,精神对生理的影响尽然如此明显,也可能是的确有症状所致。
隔离的这一个星期我的生活很规律,每天八点左右起床,没起来甚至有时候护士还会敲门叫吃早餐,然后上厕所、吃早餐、看股市,十一点多做会瑜伽,没看股市就都在听歌,十二点多吃中饭,然后玩会手机研究一会股票,一点半睡会午觉,股票闭市起来缓一会看自己的状态开始锻炼一下,五点左右看会书吃个水果等晚饭,吃了晚饭视频一会,或者看个电影或者玩个游戏十一点就听会歌睡觉,周末看书会多一些,唯一遗憾的是不能出去跑步。有生以来从未如此健康规律的生活过,但这两天睡得不怎么好,晚上一直醒,我也很好奇,为什么会在刚去一线集体宿舍呼噜连天的那几天睡的前所未有舒服,有可能是真累了,有可能是无所畏惧、无欲无求的结果,精神世界对生理状态的影响真大。
闲下来也思考了很多,前所未有的感受到人民对医务人员有如此之高的敬意,但却觉得很可悲,因为我们并没有改变多大,还是像以前一样的态度做工作,重症一线在缺少防护装备时的确实会极其辛苦和绝望(在这里也向他们致敬和抱不平),但他们的工作态度和状态和平常没多大变化,只是工作强度变大了很多,而且他们平常的工作强度也舒服不到哪儿去。另外,有好的装备下管理那些轻症病人的工作可能比我们平常病房的工作甚至还要轻松(除了刚开始那几天);规范后这里一天熬6个小时就可以准时下班,日常工作每四天的一个夜班大约要值17个小时,回家睡觉还要担心手机会不会响。要承担的就是职业暴露风险,但日常工作潜在风险哪里比这低多少?所有医务人员的工作态度并没有改变太多,至少没有改变像人们对我们的态度转变那么多,改变的是人民对我们的需要,无论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怎么努力做,并不会把我的价值变大,我的价值改变仅来源于被动的需求。疫情过后医疗环境应该也不会变,医患关系不会变!我一直认为一个坏的体制能让好人变成坏人,一个好的体制也能让坏人变成好人,重不重要、价值的高低也是它说的算。当然人类社会的所有改变都必须点点滴滴累积,不知道这次能不能积累一些。也在疫情中感受到共产主义团结的力量多么强大,这种利他奉献精神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不会有的,而可能你也只会在地震、传染病等灾难来临之时才会感受到,但这种利他奉献精神在中国的公立医院是从始至终都是这种模式!这就是为什么国外资本社会不能像我们一样管控疫情?国富论讲:越自私越发财,资本主义创造财富!这让必须具备利他精神的公立医院最吃亏,让医学伦理学变成经理伦理学!逼着医院院长变成企业家的干活,不记得哪个院长在演讲说过:中国医疗行业的信任资本早已被早期趋利的医改政策、天上的百度、地上的莆田系摧残到基本没有了,再建立起来谈何容易,没有信任谈什么医患关系?这种扭曲的不平等的永久单方面利他奉献不应该被鼓励,到头来也不过是捧杀罢了,继续下去总有消费完的一天。或者说哪个时候意识到问题不改不行,改变体制医务人员迎来春天也存在可能。
明天的思考:
人类的记忆确实很有限,或者说记忆重要的东西很有限,看到很多艺术作品告诉我们要珍惜眼前,要知足常乐,要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搞清楚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炒股这两年也在里面学到很多东西,因为对错会直接反应在账面上,近期也好不容易的把2018年入市坑填平了。人生中绝大多数的坑都可以被填平,有时间都可以重来,唯有健康不能重来,这也是这次疫情所有人感受到的,尽量不去做损害健康的事情,而且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
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怎样改变才会更好,我也常思考。我是一个还比较自律的人,一直觉得应该坚持做一些有利于将来的事情,比如看书锻炼,减少做一些不利于以后的事情比如打游戏刷手机等一过性快感的事情,喜欢把时间都安排好要做什么,觉得这样就容易坚持,甚至妻子打乱我一个小计划我都会不长记性的闹情绪生气。我也经常思考现在应该做什么,有什么中长期的计划,是考过一个试,坚持早点睡觉,或是应该对孩子坚持做些什么。也经常思考这事情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或是想要达到什么样目的,到底想要怎么样的生活,怎样坚持做才能早点达到。妻子却基本不会思考这些,她可以睡得好觉,可以不太会为工作的发展而担心,可以不会为明天要处理哪些头痛的事而烦躁,可以90%时心情愉悦,无欲无求的状态也确实让人羡慕。
我从来都不会与人比较,因为我想要的生活是能每天傍晚牵着狗和家人去公园散步,除非我看到你牵着狗和家人散步我才会羡慕,而其他的我都不会多看一眼。更不会拿孩子去比较,讲到孩子还是有些苦恼的地方,育儿好像也太难了,按我的想法是不应把孩子放在家庭第一地位,把他当现在宠物来养就好了,家长的时间应该把控好物质和精神上的付出,小时候给足够的爱和良好的环境就好了,养成良好的习惯,辅助他人格和心理的成长,长大后我们仅仅只是后盾。目的是让他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能够处理生命中各种问题,知道怎样成为幸福的人,很多东西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包容和接受一切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思想,每一个人都应是独立的个体,又保持良好的平等关系才是最好的。而不是幼时过分溺爱,突然有一天又骂他不懂事;寄予他很大希望,把大量的时间转换成物质给予他,最后又说他不懂得回报和感恩。难在育儿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而我又难以改变身边人的想法和忍俊不禁的做法,也许可能是我的经历太少过于理想化,自己也难以做到或者根本不是想那回事。
昨天看到人类简史讲农业革命并不是人类驯化了植物,而是植物驯化了人类的时候我不以为然,在家里种庄稼可以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去野外觅食,人口都扩张了怎么能说过的不好呢?但看到后面确实是这样,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是让更多的人更糟糕的状态活下去,历史上的政治、帝王、战争等都是农民养活的,但吃苦受难的却永远是农民。采集者努力劳作的驯化植物想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但他们失败了,他们走向了一个深渊,他们无法回头。我们又何尝不是呢,从农业革命到如今的信息时代,生活真的更轻松了吗?有多少人被现在的生活节奏压的喘不过气,你每天会为能吃饱饭而高兴吗?疫情过后会因为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而庆幸吗?医患关系会有所改变吗?我真的可以每天牵着狗散步的时候一定会那么快乐吗?也许我马上就能这么做。
所以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我也不是那么清楚,也许是精神上的某种,也许是健康平安,也许是90%时的愉快心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很多事情没那么重要,很多很多东西可以放弃它而过得更好,不是堕落,但又不是思虑的太多而失去乐趣,是一种状态,一种独立思考的状态、一种肯认识错误态度的状态、一种无欲无求的状态、一种内心笑的出声的状态,尽力去减少调节的时间,其他的就交给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愿疫情早日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