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上午,风有点大。小广场上,母子正在进行比赛。鱼儿骑着平衡车,妈妈骑着鱼儿的小滑板。在妈妈和鱼儿休息时,一位小哥哥和他的妈妈、小姨经过此地。小哥哥被吸引过来,问鱼儿:“我可以玩一会你的滑板车吗?”鱼儿想了一下问:“妈妈,你不骑滑板了吧?”妈妈表示不骑了。鱼儿让小哥哥玩他的平衡车,他玩滑板车。小哥哥不太想玩平衡车,再次示意要玩滑板车。于是,妈妈和鱼儿商量:“你先骑两圈滑板,再给哥哥玩好不好?”鱼儿答应,这边小哥哥给他计时。事实上在鱼儿骑了半圈之后就交给了小哥哥,他开始骑平衡车。
鱼儿有了一次赛车经历,现在有车,有对手,鱼儿马上进入赛车角色中——“一二三四五六七……跑!”鱼儿的口令有些乱,未及小哥哥明白过来,鱼儿已率先出发,小哥哥赶紧随后而来。
看他们的小表情,就知道他们是全身心的投入比赛中
到了终点,鱼儿高呼:“我赢了!”小哥哥解释:“我的车出了问题,跑不快。”
鱼儿马上寻来一根棍子充当扳手,开始了修车工作。小哥哥在看他的螺丝刀是否合适,也加入了修车团队。看鱼儿那架势,是多么的敬业。
车修好,休息中。鱼儿来了一个新动作,让妈妈惊喜,这是第一次哦。看来,鱼儿真的长高了。
休息片刻,两个小朋友又向“山”而行。
在山顶上,鱼儿的车车出了问题。小哥哥马上出手相助修车。看小哥哥那样子是多么的认真。
车修好后,两个小朋友在小山上弃车而行,开始了他们的探险活动。看,他们发现了什么?
一只虫子,一只可以变成蝴蝶的小虫子吗?
鱼儿摘了几片竹叶盖了上去说:“我给盖上树叶被子,虫子就不会冷了。”盖好被子后,鱼儿和小哥哥又采摘豆豆,然后开始了种植工作——挖洞,撒种,盖土——两个娃配合的很是默契。
已过晌12点,两个小朋友虽然不舍,但耐不过咕咕叫的肚子,加上大人的催促,还是各自回家了。
在这次游戏中,妈妈欣喜的发现,鱼儿能够主动分享了。而且在分享给小朋友车车时,征求妈妈的意见——妈妈玩不玩了——鱼儿很在意妈妈的感受哦。妈妈想,鱼儿的这次主动分享应该来源于小哥哥的自己礼貌征求意见,让鱼儿感到安全感,知道小哥哥玩了会还给他。所以小朋友之间的游戏最好有他们自己做主噢。
在这次游戏中,两个小朋友互相帮助修车,挖洞撒种埋土,也体现了他们的合作精神——这是难能可贵的。
学会合作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课题之一。合作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更不是靠家长说教就能习得的。如果孩子出生后能得到充分的信任和呵护,就会对他所生活的世界建立起信任和安全感,自然也会与小朋友建立起信任与合作。也就是说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从他一出生就开始了。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提出——
(0-1.5岁)是人格形成的第一个阶段,是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也是信任感形成的关键期。信任是合作的前提,因此,这个阶段也是合作能力培养的最初时期。那么对于这个时期的婴儿来说,信任就是相信别人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基本需要。如果照顾者表现出拒绝或者前后不一致,婴儿可能认为世界是危险的,这里的人是不可信和不可靠的。因此,只有孩子积累更多信任别人与被别人信任的经验,信任感才能逐渐形成,才能减少与别人合作时的恐惧心理和不安全感,在这里主要的社会动因是照顾者。
(1.5-3岁)是人格形成的第二个阶段,也是自主对羞耻和疑虑的心理冲突期。自主,首先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判断和评价,形成自信心,如果说前一个阶段的任务是愿意相信他人的话,这个阶段的任务就是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对他自己的行为满意,并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因此,这个时期的父母要经常有意识地给孩子“搭把手”,帮助孩子合理地确定游戏的任务、学会自己做事,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帮助孩子相信自己,培养自信。培养孩子“为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而自豪,对于自己的能力做不到的事情也不会自卑和失望”。没有自信心和主动性,不愿意参与和承担风险的孩子,是不可能善于与别人合作的。此处主要社会动因是父母。
(3-5岁)是人格发展的第三阶段,是主动对内疚的心理冲突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试图像成人一样做事,会复制周围成年人的生活并且将其体现在游戏中。孩子用芭比娃娃、玩具电话和小汽车编织假想世界里的故事,体验他们所构想的成人世界。有时候孩子的目标和行动会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相冲突。这些冲突可能使他们感到内疚,自卑、焦虑和胆怯,成为与人沟通和合作的障碍。成功地解决这个危机,要求达到一种平衡,使孩子保持这种主动性(但是要学会不侵犯他人的权利,利益)。因此父母或看护者要给孩子提供更多这种“娃娃家”的游戏环境。
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装在口袋里的孩子,如果您的孩子要想加入一个集体,被别人接纳与喜爱,取得个人成功以及在集体中成功,学会与人合作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