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儿小姐姐
说话慎以“不”字开头,万不得已不要轻易否定别人!
否定会瞬间激起对方的戒备心理,这样不仅不利于事情的解决,还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在西安出差工作第二天,就发生了一件因为否定,一件小事差点变成大事的事:
一个学生所就读中学是该地区五大名校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五大名校之首,省内前200名的学生该校占77个,一分一段位次查询,只要高考正常发挥,她的分数应该是在690分左右,孩子成绩好,家长心气高的就有点特别理所当然。
其实按照清华、北大往年高考录取惯例,她考裸分是没有机会考入清华北大的,这两所大学在该地区录走成绩最低的学生成绩是699分,这个大家心知肚明 ,包括家长,但是不能说破,家长不说,我们就更不能说。
家长的诉求是她要如何选学校比较合适?
我的同事跟家长沟通时候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中山大学,从工作的角度客观分析来说,这三所学校选择的没有毛病,但是他说的话碰触了家长心里的伤,他说孩子的成绩不够清华和北大。
家长说:你这三所学校选的我心都凉了,我的目标是清华北大,你直接给我下降了好几个档,那我花钱做项目的意义何在?这几个学校我裸考也是够了的。
同事耐心的从历年申请以及孩子的高考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等给家长解释说:最低录取线不代表专业录取线,不能心里想着最好的专业,眼睛却盯着最低录取线。按照裸分走,这个成绩连这几个学校的最好专业也不是一定就能录取的。
这些话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问题是不该现在说,更不能当着家长的面说。
这几句话一出口一下就捅娄子了,家长要投诉,说他不专业,像他们这样高分的孩子就应该给出几套方案,现在不仅没有给合适的方案,直接说孩子不行,把成绩直接拉下去了,让他们心太凉了!本来就质疑说他够不够专业,这一说果然是不够的,这就开始闹腾了。
这个学生以前是我规划的专业,对我的印象还不错,又听她的朋友说我这次也来了,一开始以为是我跟给她沟通选校,现在安排的不是我,选校还出现了问题,所以一边指明要我跟她谈,一边给当地的负责老师打电话投诉。
负责老师找我的时候,我这边最后一个家长正要出去,看到那个学生的名字,我一时脑子里匹配不上家长和孩子的印象,因为上一次沟通是一年前的时候了,翻看了一下之前的工作记录,大约模模糊糊有个意向,既然家长都点名了,那就来吧,即使当时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
既然同事的说法她不认同,不想听不爱听,那我就换个你爱听的你想听的方式说给你听。从9点到11点半,足足说了两个小时,她们才起身告别,还依依不舍。
总结如下:看准时机,分清场合,澄清问题、学会倾听、建立信任,是沟通的前提,也是否定的前提。
能选什么学校,想选什么学校,她们在来之前就已经列出了好几套方案,只是没拿出来而已,我在跟她们沟通的过程当中,我的方案一处她们就脱口而出:“跟咱们想的一样”,她来这里就是想再印证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其他可补充的方案,她不需要别人给她忠告,虽然此时的忠告很有参考价值和意义,但最起码不是现在她正兴高采烈的时机。
家长为了选校,带来了自己的智囊团,否定孩子的成绩不仅让家长脸上没面子,智囊团的人脸上也不光彩,家长引以为傲的孩子成绩和智囊团的专业度双双被否定,引起了她们心里的不舒适感,产生同仇敌忾的不良效应,所以说场合很重要。
不懂的家长需要我们给方案,但完全懂的家长就没有必要费力去给方案,他们需要的是让我去倾听他们的方案,然后帮助甄别或者补充,没分清楚情况,没搞清楚家长的需求,只会答非所问,所给非所需。澄清问题,搞懂家长的需求很重要。
最后一点:倾听。从头到尾都是她们在说我在听,适当的时候,我把他们讲述的内容汇总用我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给他们听,其实还是他们说的内容,但是换做是我嘴里说出来的,他们就开心了。他们就觉得我有认真在听、有很好的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觉得被尊重了,自己被认可了,心里就高兴了,信任感建立,他们觉得你足够专业,就什么问题都好谈了。
与人沟通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有嘴巴,人人都可以参与沟通。关键在会看对方脸色,揣摩对方心理,不说对方不想听不爱听的话,用委婉的方式解决对方的问题,达到自己沟通的目的。
有人说,这不是装孙子吗?
废话,人家交钱了,你挣着人家的钱,还得在人面前装大爷啊?即使要装是不是也得隐晦一些!
姜文说他要站着把钱挣了,咱没有跪着挣钱,但也不能骑人脖子上挣钱啊,这规格太高了!
90天无戒写作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