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岛海尔做产品经理已经三个多月了。在这三个多月的工作和学习中,有了很多感悟和提升,在这里记录下来分享给我身边正在奋斗的朋友们。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一、大公司病
相信大多数人都跟我一样听说过这个词,但是真的身处大公司以后的,这种身临其境的体会是难以言喻的。很多人的行事风格都是:能推掉的任务绝对不揽在自己身上;能请示领导,让领导来拍板的事情,绝对不自己决断;真的没办法非要自己来拍板了,那就拉上身边同级别的同事一起责任背书。所有的产品决策和技术决策都是以领导为中心,投其所好。还有很多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这里我不想说太多问题。
我更想说的是我对于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考。第一,大公司病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是可以凭一己之力能解决的。及时这个人是公司的CEO或者董事长,也很难解决。更甚一点可以说,这是一个不可能被完全解决的问题。第二,遇到这种问题时候,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迁怒和指责那些具体的个人,而我想到的是公司制度。在抖音里看到一个马云的演讲,说一个收银员贪污的事情。然后马云说这是他的错,是他对不起这个 犯错的员工,因为他给了这个员工犯错的环境。像海尔这样的老牌传统白电企业,在制度上落后于现在的先进互联网企业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在落后的制度下,有活力的员工很难存活。这就是典型的:大公司做人,小公司做事理论。
上面是从制度和企业环境上来说,换个思维角度来想,从员工的角度来分析。青岛海尔的员工大多数是青岛或者附近城市的人,员工更倾向与稳定的工作,所以做的所有选择的第一优先考虑是:对自己的职场稳定性会不会有威胁?这就导致了员工没有创业精神。我想这也是很多创业公司,创业地点选在一线城市的原因。因为那里有更多愿意冒险的年轻人。
二、看透本质、直面问题
自从2019年的罗胖跨年演讲过去以后,很多人都在唱衰这种知识付费产品。从个方面论证,甚至举出身边的真实例子去说明(看到的一个例子,大概是这样:为了上劲和学习每天听各种付费节目。吧自己的课余时间安排的满满的,然后一段时间后发现不仅没进步还把自己搞的很疲惫)。看起来言之凿凿,很可信的样子,甚至还调侃说:中年人听得道就如同老年人买权健一样。这里我不是想替得道打抱不平,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道理。这个世界上明白这个道理的人都越来越优秀,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注定一辈子庸碌无为。
这个道理很简单,而我却 很难用简单的一句话来表述出来。让我来啰嗦的说一下吧,希望能让你明白。罗胖说:我办了个健身卡,身材还是不好,是不是应该怪健身房;我在书店买了很多书,我还不能变的博学,我是不是要怪书店。比如拿我来说,我在得到订阅了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如果我还管理不好是不是应该怪宁向东;我同样还订阅了刘润的5分钟商学院,如果我商业知识还是不行,我是不是应该怪刘润。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一点,我再深入的带一下。凡是有这样怨念的人,他们的思维是这样的:我想要得到某样东西,然后我直接花钱买下来,然后我就拥有了这样东西。
最后来直白的说明我的观点:自我的成长和提升,本质上就是在经受压力和痛苦的磨练中,不断思考与总结的产物。花钱买来的知识付费,只是给你提供了更多思考维度和总结的方法。但是经受压力和在痛苦中磨练是谁都无法替代的。那些平庸的失败者,估计一辈子都不会明白,或者不想明白。不会明白是因为看不透事物的本质,不想明白,是因为他们没有直面压力和痛苦的勇气。
三、看书的重要性
听很多互联网大佬说看书的重要性,包括美团的王兴、新东方的俞敏洪等等。但是一直不明白他们说的看书的 重要性,直到前些天因为工作需要,在研究小米的商业模式和IOT产业链。因为需要直到很多具体细节的东西,所以就去得道课程里面搜,然后听了好几个版本的解说。最后发现,按照他们的非常总结性的解说并不能得到我想要的东西。比如说他们的一个生态链中,每家公司都入股15%-20%不等的股份。他们称之为动车组,区别于以往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情况。我就特别不理解,为什么入股就能产生这样的效果,百思不得其解。然年我就用kindle在亚马逊1.9元买了一本《小米生态链战地笔记》。然后书中有详细的解说:如果收购他们,他们没有了股份,成了打工的,积极性肯定没有了。如果是合作关系,就对产品没有话语权,产品的质量和设计没法保障。所以他们选择入股不控股的方式。
这件事以后,我就在想:为什么我在得道学不到的东西,看书就学到了呢?又为什么大佬们不在得道买知识付费,而是强调看书的重要性呢?这两天我想通了,得到这种知识付费平台能给你带来的是扩展你的视野,给你的思考提供更多维的角度。真正 重要的东西还是要去看书才能得到。
最后给自己2019年制定一个读书计划:19年要看20本书,其中精读5本以上。(大佬们每年50本以上,我读书慢就先定这么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