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产品在出厂前,每一件商品在交付客户前,每一个项目在完成前都会有一个检测验收的环节,如此才能保证每一件产品,每一件商品,每个项目的品质得到保障。
每一个人每天其实也在生产很多产品,其中一个产品就是我们说出的话。不知你有没有统计过,你一天中说过多少句话?国外有一个调查统计,女性平均一天说490句话,男性140句话。当然这是针对国外的一个统计,中国人喜欢群居,喜欢热闹,中国人一天所说的话一定比这个统计多得多。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有没有意识,每天我们说出去的这么多话语里,究竟有多少句是良言?有多少句是恶语呢?我们能否找到一个方法,让我们说出去的话语,不说百分百,但可以尽可能多的是良言呢?
方法是有的,那就是对我们所说的话语,在出口前也进行检测和质量把关。而进行这个质量把关的是唐宁老师所说的“三道门”。
第一道门:这句话是真实的吗?
大家可以扪心自问,你对心口不一的话什么感觉?你对那些夸大其词、言过其实,甚至误人子弟的话什么感觉?我相信没有人的感觉是喜悦的,是感动的,是欣赏的。
所以对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在出口前可以在心里先校准一下:我的这句话描述的是事实吗?我的心里真的是这样认为的吗?我的感受是如我所说吗?
第二道门:这句话是必要的吗?
我们所说的每一句话是有益于推动事情的发展、问题的解决,还是仅仅是发泄自己的情绪呢?
我们所说出的每一句话是雪中送炭还是雪上加霜呢?
当下此刻,如果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我们说这句话还有必要吗?
例如对于已经知道做错了事情,正在愧疚中、反省中的孩子,如果我们还在喋喋不休地指出他的错处,教育他要怎么做人,啰哩啰嗦的话可能反而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引起孩子的逆反心,和你对着干。
如果什么都不说,陪伴着他,理解着他,信任他,反而会让孩子从中得到受益。
第三道门:这句话是仁慈的吗?
有的人说自己是直肠子,不吐不快。可是如果这不吐不快是建立在只让自己爽快的感觉上,最终一定会引起不快。
仁慈是建立在真正看见的基础上而升起的同理心,而产生的一份感同身受。也许你洞见了真相,也许你窥见了别人话语背后的不真实。如果同时你也真正看见了他这么做背后的那份无奈及无助,你看见了他对真相还没有完全接受的力量,你是否愿意改变一下你的表达,给出你理解和接纳的温暖呢?
三道门能否真正把好关,在于我们内在是否有一份爱的信念,在于我们说话的时候能否保持情绪的稳定,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时刻能保持在觉中。
如果我们有这份把关的意识,同时在日常中有意识地进行把关练习,那么从我们口中说出的话语一定会越来越温暖、有力量和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