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电影,艺人君一直没提。
看完后只盼它能够大卖。
这些故事有的只讲了一半,就沉默不语;有的故事露出微笑,里面藏着獠牙;有的故事全程被吐槽,结尾却能赚大片热泪……
这部看似荒诞却又真实的电影,扯出了一个追求极致的时代,讲述了网络里的阴暗的一面。
扯到财富、扯到爱情、扯到谎言。
只奉劝大家一句:
在这部戏大火之前,尽快入坑。
《消失的罪证》
2018年八月,“游泳池事件”后的第五天。
深受舆论之害的安医生选择躲在车里,打开了一瓶治疗鼻炎的药,名叫扑尔敏。
药瓶里面将近有五百来片,她可能也有所犹豫,也会舍不得家中的孩子,还是选择吞下瓶中的药片。
就在亲人在车中发现她的时候,这位曾经笑容洋溢的白衣天使已经没了气息。
这件事的原因,是因为安医生游泳时,被一个十三岁的男孩“碰”了下屁股,当时安医生很生气,一个十三岁的男孩已经不仅是孩子,她认为这种不良行为是需要被提醒制止的。但是那孩子不仅没有道歉,反而向安医生做鬼脸,吐口水,说很难听的话。安医生看到后非常气愤,将其头部摁入水中,还给男孩一个耳光。
之后,男孩家长到两夫妻单位闹事,要求开除安医生和其丈夫。同时,男孩家人利用媒体、微信群将安医生及丈夫曝光。一则“疑妻子被撞,男人竟游泳池里打小孩”的新闻和视频开始在网络迅速传播。
不明真相的群众不断散播谣言,对安医生和其丈夫恶言相对。各大自媒体也争相发言,这一切让安医生遭受巨大非议。这一切的谩骂,就是安医生走向绝路的导火索。
即使最终真相大白,煽动的人删除了这些谣言,但逝去的人不会再回来。
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毁掉一个人,只要利用网络的阴暗面,来一场歇斯底里地理的谩骂就够了。
而网络暴力,只是网络阴暗面的冰山一角。网络犯罪正成为互联网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2018年网络犯罪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大。给大家看一组数据。
根据《2018年数据泄露水平指数》调查报告显示,43%的企业在过去12个月内沦为了数据泄露事件的受害者。在美国加利福尼州,仅通过网络犯罪造成的损失成本就已超过2.14亿美元。
在2017年,每天有780,000条数据被泄露,有超过24,000个恶意应用被阻止。
根据趋势科技的数据显示,在所有有关智能家居设备的安全事故中,美国占据28%,英国和中国则各占7%。大多是通过网络控制。
全球的网络犯罪成本将继续呈增长态势,倒也不足为奇,因为此类非法手段泛滥。 Cybersecurity Ventures在其《2017年网络犯罪报告》中预测称,网络犯罪成本到2021年可能会高达6万亿美元。据悉,2015年全球网络犯罪的年成本为3万亿美元。
超过55%的中国计算机感染了恶意软件。自2014年以来,这一数字已经增加了近30%!即便人们对于网络犯罪的意识水平正在不断加深,但是很明显,这并不能起到阻止攻击者的目的。台湾地区紧随其后,有高达49%的计算机遭到恶意软件感染。
在全世界所有的恶意软件中,木马病毒是最大的感染因素。据悉,木马是一种恶意程序,可以为计算机提供后门入口。一旦遭到黑客攻击,攻击者就可以访问个人信息、密码等数据,并横向感染连接到同一网络的其他设备。
如今,网络犯罪已经变得比全球非法毒品交易还要有利可图。
数据来源《21个触目惊心网络犯罪统计数据》作者Jasmine
虽然网络发生的悲剧多如牛毛,但敢碰触这个题材的电影确是少之又少,人们为了稳妥起见,更多的会选择一些更加保险的话题来拍摄,像是那种甜甜的恋爱剧,更能够保证收视率。
谁愿意跟自己过不去呢?
《消失的罪证》这部戏,敢冒险将触角伸向网络这一阴暗面来,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
这部电影是第一部反映我国网络警察真实职业生态的现实题材电影。
大家对网警的了解并不多,这部电影的存在,为我们揭开了网警的一层面纱。片中的大部分事件,都是从国内重大刑事案件中选择的真实案例。
这一次,环球壹线可不是打小闹。用主演兼出品人郑子好(饰颜无忧)的一句话就是她希望拍出一部「能留的住」的影片。
这部电影目前评分7.2分,占据了爱奇艺推荐榜的第一名。艺人君看完它的感觉就是——
国产网络电影,终于有个像样子的了。
你说它没有瑕疵吗?当然有,这部电影是我第一次看到被全程吐槽的电影。这部电影不论是在制作还是剧情上,都有着许多的槽点。
比如人物性格不够立体,反派更加抢戏,脸谱话有些严重之类的。可这也是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
观众就像代入影片中网警的身份,每时每刻,不知疲倦的吐槽,如果打开弹幕,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是嘴强王者。
开头黄俊鹏老师饰演的角色火速领到盒饭,由于老师之前饰演过《人民的名义》中的陈海一角,弹幕中全都是在吐槽这个角色“落地成盒。”
之前饰演过“蒙丹”的牟凤彬老师,也被网友吐槽“为啥蒙丹智商这么高了?”“啊啊啊,我要含香!”
还有直到最后我也没发现,《消失的罪证》这个罪证到底消失到哪去了?
虽说槽点很多,但这部电影,还是可以称的上是一部合格的“烧脑片”,之所以在网上引起这么大的轰动,艺人君大胆猜测,《消失的罪证》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开谜题的快感,这个和我们中国人从小就全民特训的基础数学思维产生了共鸣。
以至于当我们看完它,就像是解开了一道难题,看到的是给观众们奉献的一个彩蛋一样,这是只有我们才能懂得的那种愉悦感。
我们观众的眼光可是很挑的,要知道每年国内出产这么多的“悬疑烧脑片”都变成了“头疼烧钱片”?
这个剧组的主创团队来到艺人之家接受采访时,表示完全没有这方面的顾虑。
毕竟只有真正能够打动观众,观众才会给你真实的回馈,《消失的罪证》从头6到结尾。
电影的开局,“陈海”的手机漫漫被血迹渲染。
在电影里,《罪证》的思路缓缓展开,像一张无形的大网。
谁在陷害你?如何陷害你?背后究竟是谁在主导?
每个问题都可以引出一条线索,抽丝剥茧一般的将故事向前推进,引出故事的“因”。体味复杂的人性,然后这些慢慢浮出水面的真相,可能会推翻你看到的一切表象。
在这个故事中,没有真正的反派,每个反派角色都有他自己的魅力。主角也并不是完美无缺,他有自己懦弱的一面,即使身为当年的警界传奇,也会因为走不出失败的阴霾痛苦不已,会因为一个即将爆炸的炸弹手足无措。
当然颜值不如反派也是最大的弱点之一,女主的哥哥真的好像李易峰啊。
就拿这个二维码杀人案来说,电影里就有两个答案:
1:有人杀了人,将身体制成了二维码,目的是为了杀更多的人。
2:我的过错害死了某个人,那人用二维码作为引子,来报复更多的人。
一个线索,问出多种答案。一个答案牵扯出更多问题。这可能就是刑侦案件的魅力吧。
导演用了很多的障眼法,来打乱你的思维,影响你的推理,却并不是一味的追求反转,电影中经常会留下很多线索来拉近你和真相的距离。
准确的来说,《消失的罪证》找到了国产电影很久以来没有被讨论的一片空白。
不仅仅是网络犯罪,更关乎人性。
艺人君之前读到一句话非常感触:“生命的根本需求,是渴望被看到。”
电影在给我们展现扑朔迷离犯罪手法的同时,还跟我们讲述了电影想要跟我们谈论的内核:“有时候身边的人,最需要关心。往往给予别人更多关心的人,是因为他们知道关心能帮助一个人逃离困境。”身边的人笑容哪怕再洋溢,你也不知道那到底是不是一种防御措施,装笑久了,笑就长在你的脸上,变成一张面具。
在影片的最后,主角汪正毅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丈夫的的责任,更明白身为警察的使命,直到穿上警服敬礼的那一刻才完成了一个男孩到男人的蜕变。
不管你猜没猜到结局,都不能否认这部片子已经刺激到你的「爽」点。
据说这只是环球壹线公司漫长犯罪系列电影的第一部,未来还会出现更多让你匪夷所思的犯罪手法,满足你追求刺激的渴望。
那么,接下来的“犯罪宇宙”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