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李崇建老师一个音频,这次老师是和一个单亲妈妈的谈话。
妈妈小时候成绩很好,但5、6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考试错了一条题目,600分的总分,考了580多,回到家,她和妈妈说没考好,妈妈就冷眼看了她一下,再不理她了,她的心上了冻。
关于这位妈妈和孩子的状况,我前面并没有听过,但从这个音频断断续续的陈述中,也知道个大概,孩子应该也是5、6年级,和妈妈当年差不多大,妈妈和孩子有了矛盾有了冲突,妈妈因为也对自己有了深深的自责。
音频中老师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和引领,让妈妈懂得了该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该怎样走出自责的漩涡,这些都是李老师对话的精髓,这里就不说了。
我想今天想问自己的是,为什么妈妈一边责怪孩子,一边不放过自己?
责怪孩子,因为孩子没达到要求,这个要求又是谁定的?
是妈妈的妈妈定的,小时候的妈妈(假定姓名A)被自己的妈妈(假定姓名C)严格要求,只要达不到要求,就会被冷眼相待,不予理会。这么多年,这个梗一直在,A一直渴望成为C心目中的好孩子,一个完美女孩。
等A长大,妈妈的要求就内化成了她的一部分,她自发的按妈妈的要求去做,对孩子也是高标准,严要求,导致孩子对抗,冲突。
和孩子关系的疏离,又让A开始否定自己,自己连个孩子都带不好,她太让人失望了,她依然不是C心目中的好孩子。
无论是责怪孩子,还是否定自己,都源于,A心目中有个完美女孩的梦,她渴望再次被C确认。
A活在了妈妈为她定制的公式里,所幸有老师的引领,她终于可以走出来,放过孩子,放过自己。
PS:今天再次深深感受到孩子对父母的爱,他们在乎父母,才会将父母的要求内化于心,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尽管这份爱,常常会伤害了他们自己,但他们甚至从来没有去怀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