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亿,字大年。建州浦城人。宋代诗人、官员、史学家、文学家,西昆体代表人物之一。
杨亿才华横溢,以擅长文章,诗名满名下,可是性情刚劲,多次直言进谏,最终失宠。
01、幼年聪慧,能文能诗,被封官
公元974年,杨亿出生在书香门第,他幼年聪颖,母口授《孝经》,随之成诵。
他7岁能文,文格雄健,才思敏捷,与客谈论似成年人,10岁能赋诗,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
公元984年11月,年仅11岁的神童杨亿,参加童子举。太宗先诏江南转运史张去华试其词艺。
连续三日试诗赋五篇,下笔立成,太宗深加赏异,以为俊才。又命内侍将其送至中书省请宰相命题,赋《喜朝京阙》云:
七闽波渺邈,双阙气岩蛲。
晓登云外岭,夜渡月中潮。
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
受到宋太宗及大臣的褒美,其中“愿秉清忠节,终身立圣朝”的诗句更是让太宗龙颜大悦。
宰相叹其才志,上表章贺得俊异之才,云“其人来自江湖,对扬轩陛,殊无震慑,便有老成,盖圣祚承平,神童间出也”。
太宗听了很有同感,当即授11岁的杨亿为秘书省正字,赐予袍纷,对杨亿寄予厚望。
02、不断献文,深得皇帝蒽礼
986,杨亿13岁,父亲去世,当时他家情境 是“家无担石之蓄,门无强近之亲。藐视诸孤,朝不保夕。
守丧之后,17岁的杨亿往许州依从祖徽之,潜心务学,昼夜不息。
992年,杨亿19岁,献《二京赋》、《甘露颂》,被太宗视为大手笔,赐进士及第,迁光禄寺丞。
太宗在后苑赏花曲宴,特召杨亿坐在旁边作诗,杨亿又敬献《金明池颂》,太宗向宰相诵读杨亿所作之警句。
993年,杨亿作诗《贻诸馆阁》,太宗见诗,颇为惊讶,即召杨亿加直集贤院:
闻戴宫花满鬓红,上林丝管侍重瞳。
蓬莱咫尺无因到,始信仙凡迥不同。
在太宗朝后期,亿不断进献文、诗、赋于帝前,太宗称其文理精当,屡加擢拔,亿深得皇帝恩礼。
03、才华横溢,名声显著
995,太宗亲自制作九弦琴、五弦阮,许多文人学士上奏赞颂,唯独杨亿颂词最优异,太宗赐予红鱼。
996年春天,杨亿升任著作佐郎,这时公卿大臣的上表奏疏,大多借用杨亿作文,杨亿的名声更加显著。
997年,杨亿受诏预修《太宗实录》,998八月成,共八十卷,亿独草五十六卷,人叹其速。
04、知处州,治绩卓著
《太宗实录》编成后,杨亿厌倦宫廷生活,思母心切乞求外补就养,真宗爱其长于史学,未准。
杨亿固请再三方准。998年九月,命其出知处州。他在路上写下《次韵和十六兄先辈见寄》:
秋风苦忆鲙霜鳞,暂剖铜符出紫宸。
一路雪寒多挟纩,几程山险欲摧轮。
清香扑鼻梅林近,秀色凝眸麦垅新。
闭阁草玄终寂寞,下车为政尚因循。
寻僧不厌携笻远,爱客宁辞举白频。
簿领孜孜防黠吏,邱园矻矻访通民。
鱼盐自与沧溟接,鸡犬仍将白社邻。
官满会须抛印绶,武夷归去作闲人。
杨亿到处州时,适逢旱灾。由于久旱不雨,天气干热,百姓们家家户户都生计维艰,日子难熬。
而官府中的狡吏却不顾国难民艰,司机侵贪。杨亿决心要整肃吏治,废旧立新,彻底改变混乱局面。
他亲临民间,调查摸底,掌握真情实况;宴请地方才贤,听取治乱兴邦的铮言良策。
亲自听讼断案,澄清冤假错案,把处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杨亿曾在州治的后厅之东建了“凝霜阁”,在州治之西建了“西亭”,终于使治所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
杨亿欣慰之余写下《郡斋西宁即事十韵招丽水殿丞武功從事 》:
郡斋退食后何为,從目西亭景物奇。
叠嶂雨馀泉眼出,澄潭风静钓丝垂。
城临古戌寒芜阔,路转荒村野彴危。
几处唱歌闻白紵,谁家酤酒见青旗。
蝶随游妓穿花径,犬吠行人隔槿离。
桃李成蹊春尽后,鱼鹽为市日中时。
桑麻万顷晴氛散,丝竹千门夕照移。
吟际岭云飞冉冉,望中垅麦秀离离。
烟迷乔木莺迁早,水满芳塘鹭下迟。
鹤盖翩然肯相顾,主人终宴岂知疲。
05、声望卓著,被认命为制诰
1000年九月,杨亿回到京城,拜左司谏;同年十月,受命与宋白等续修《通典》。
1001三月,杨亿以声望素著,未经中书试,即与薛映、梁鼎并命知制诰,赐予金紫之衣。真宗对于杨亿确为恩宠有加,君臣关系甚为融洽。
同年冬,杨亿上书陈省官之说,建议定官制、裁冗员,丰其禄、责以廉,冗官冗费之弊,终宋之世不止。
同年十二月,西北边疆不宁,真宗诏近臣议灵州弃守之事。亿上书言:“若灵武于贼有大利,即是必争之地,当朝夕争取,岂至于今?”
他还建议“直须弃灵州,保环庆,然后以计困之”。亿之立论,为北宋弱兵说之一例,当时宰相李至、李沉亦主此说。
07、举荐人才,奖掖后进
1003年,杨亿与陈恕试常举人,得刘筠等七人校书龙图阁藏书,至是,刘筠授秘阁校理,后筠于亿“自居为弟子之列”。
同年,李虚己荐晏殊于亿,亿延之,使年方13的晏殊得闻名于世。终亿一生,其奖掖后进的热情始终未有停息。
08、主张抵抗辽兵
1004冬,辽率军二十万南下攻宋,两军对峙于黄河岸边的擅州城,河北紧急边报文书一夜五次传到开封。
枢密院士陈尧叟建议避往西蜀,参知政事王钦若建议逃向金陵,宋廷争议不决。
唯独杨亿与寇准主张北伐,二人劝说真宗数千言,真宗仅以一句“儒不知兵”回之。
最后,在宰相寇准的坚持下,十一月,真宗决定御驾亲征至擅渊,杨亿亦同往。
时人比寇准为谢安,准“在擅州,每夕与知制诰杨亿痛饮讴歌,谐谑喧哗,常达旦。
皇帝使人觇知之,喜曰:‘得渠如此,吾复何忧乎!’”杨亿之胆略于此可见。
十二月,宋辽签订停战和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擅渊之盟”。
从此,宋辽两国结束了长达二三十年的战争对峙状态,进入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共处时期。
此后,谗臣又进言说“擅渊之盟”乃是城下之盟,真宗对于寇准和杨亿当初的主张产生了反感,君臣之间的裂痕已经开始出现。
09、编修《册府元龟》,创作唱和诗
1005九月,杨亿主管史馆,受诏与资政殿学士王钦若编修《历代君臣事迹》,后定名《册府元龟》。“
该书的体例编次,都是杨亿决定的,其他人分别撰写每篇序言,诏令让杨亿审定后才能使用。
1006年,杨亿被召任翰林学士,又共同修撰国史,凡是变化的体例都出自杨亿之手。
次年,撰成《武夷新集》二十卷。抒发了自己居朝堂之高不忘山林之士,维桑之情怀。
修书之余,杨亿在秘阁里参加编纂工作的杨、钱、刘等诸君子“历览遗编,研味前作,抱其芳润,发于希慕,更迭唱和,互相切劇,创作了大量的唱和诗歌。
1008年,杨亿将这些唱和诗歌结集,题曰《西昆酬唱集》,好事之徒称集中之诗为“西昆体”。
约1008年,杨亿被加兵部员外郎,户部郎中。1013年,《册府元龟》1000卷编成,此书对宋以前史籍的辑佚校勘较有参考价值。
10、频逆帝意,让真宗生疑
1008春,真宗信王钦若之进说,以为“擅渊之盟”是城下之盟,乃伪作黄帛,号为天书,决计封禅。
杨亿为人刚介耿直,嫉恶如仇,对真宗祠祀、封禅、修建道观等粉饰太平、劳民伤财的作派极为不满。写了首讽刺诗《汉武》:
蓬莱银阙浪漫漫,弱水回风欲到难。
光照竹宫劳夜拜,露漙金掌费朝餐。
力通青海求龙种,死讳文成食马肝。
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
1012,真宗议立刘氏为皇后,大臣多以为不可,真宗心意已决;想让杨亿起草诏书。
杨亿认为刘氏有过婚史不宜为后,因此婉言谢绝。前来宣旨的丁谓劝他:“你就勉强起草了,何愁不富贵。”
杨亿回答:“如此富贵,并非我所愿。”对此,真宗也毫无办法,只得另请他人办理。
杨亿频忤帝意,真宗眷顾不减,但小人谗言,终于让真宗对杨亿渐生疑忌之心。
11、母病,不辞而别,引起皇帝不满
由于小人排挤、真宗疑忌,而杨亿一向家贫,于是他频生归乡之意。
1013年年,杨亿闻母得疾,不待报而行,归于阳翟,朝夕侍候母亲,朝论喧然。
杨亿遭弹劾,真宗颇为恼怒,以为杨亿之举太过自便,且闻亿“好谤朝政”,十分不悦。在王旦的极力文饰回护之下,才未予立即追究。
杨亿居阳翟,因受毁譬,作《君可思赋》,以抒忧愤,有《别集》十二卷,可惜今已不存。
12、知汝州,改革税制,结交名僧
1014年,八月十五日,杨亿起知汝州,他在汝州任职期间,注重地方治理,通过改革税制、减轻百姓负担等措施,改善了当地经济状况。
杨亿与当地名僧广慧禅师交往密切,并成为其法嗣弟子,进一步推动了佛教文化在汝州的传播。
13、判秘阁,真宗赐诗
1015冬,杨亿自汝州还朝,知礼仪院,判秘阁、太常寺,归阙之后,真宗以《 赐杨亿判秘监 》诗赐之:
琐闼往年司制诰,共嘉藻思类相如。
蓬山今日诠坟史,还仰多闻过仲舒。
报政列城归觐后,疏恩高阁拜官初。
诸生济济弥瞻望,铅椠谘询辨鲁鱼。
1018年,杨亿拜工部侍郎,复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
12、草诏书,事泄,忧愤而终
1020六月,宋真宗得风疾,刘太后干预朝政,宰相寇准策划让太子监国并试图削弱刘氏势力,命杨亿起草诏书。
消息走漏了,此举触怒了权臣丁谓等人,丁谓连夜联合曹利用诛杀寇准党羽周怀政,并召杨亿问罪。
杨亿虽未被直接处死,但在此高压环境下,同年十二月,他因忧惧交加而病逝,年仅47岁。
13、文学成就卓著
杨亿才思敏捷,文风雄健,一生基本都是做文学通诗之匠,终身不离翰墨。
他著有《括苍》《武夷》《颍阴》等集,亦著有《内外制》《刀笔》等,今存《武夷新集》《杨公逸诗文》《杨文公集》等。
杨亿的诗作精雕细琢,注重声律与用典。杨亿的诗风在构思和典故上下功夫,追求行文华美,对仗工整。
杨亿与其他诗人唱和的作品编入《西昆酬唱集》,主要代表作有《少年游》:
江南节物,水昏云淡,飞雪满前村。
千寻翠岭,一枝芳艳,迢递寄归人。
寿阳妆罢,冰姿玉态,的的写天真。
等闲风雨又纷纷,更忍向、笛中闻。
他的借古喻今的怀古脉史诗,《南朝》比较著名:
五鼓端门漏滴稀,夜签声断翠华飞。
繁星晓埭闻鸡度,细雨看场射雉归。
步试金莲波溅袜,歌翻玉树涕沾衣。
龙盘王气终三百,犹得澄澜对敞扉。
还有描写流连光景生活内容的闲适诗,《上元》:
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浸楼台。
谁将万斛金莲子,撤向星都五夜开。
还有描写爱情的《七夕》
金壶漏滴正迢迢,灵匹相从在此宵。
月魄婵娟乌绕树,河流清浅鹊成桥。
云轻天上榆花没,风细炉中麝炷飘。
寂寞堪怜观渡女,无眠耿耿望青霄。
杨亿自幼聪慧,被7岁能诗,被誉为神童,他才华横溢,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宋太宗赐进士及第,备受赏识。
他擅长修史书,床西昆体诗集,他正直敢谏,主张抗辽,反对真宗封禅,拒绝为刘后写诏书,因此失宠,最后因草诏废后书,被问罪忧愤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