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一个曾在WHU读书的姐姐,所以还没进校时就对埃塞克这个组织有所耳闻了。而真正加入这个大家庭,还是大二下初。那个时候樱花大道还没封闭,历经重重险阻穿越了全国慕樱花之名而来的游客组成的人山人海后,终于到了一面地点—人文馆前的空地。不得不说,这个组织的面试形式和内容确实大大迥异于大一面试过的所有社团。其他社团都是穿着黑色正装的学长学姐一本正经地在那里问一些一本正经的问题,埃塞克则是一上来就是各种游戏,据我个人观察,只要不是那种放不开畏畏缩缩,敢于展现自己的,初试都能通过的。之后的二面双语面试则考察得更加具体,但基本上也没什么太大问题啦~好了,前面的介绍就大致到这里啦。
通过选拔后就进入了项目匹配环节,那段时间真是眼睛都挑花了啊在网上,而且挑好提交申请后又是漫长的等待面试邮件过程,因为自己开始申请的主要是欧洲那边的,热门程度不言而喻,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中国人太多直接被拒就是投出去的申请直接石沉大海,接到的面试邮件如约参加后,有一些fail的,也有一些pass的。其中通过最多的莫过于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但最后还是因为一些原因放弃了已有的offer。然后嘛,也算比较幸运,正好赶上摩洛哥国王大大访华,天朝的子民自此就免签了,本人自然就抓住这个机会啦,毕竟懒癌患者一枚,免签能省去不少麻烦呢。我的工作是在一个位于卡萨布兰卡市的文化中心教授当地人英语,城市嘛相信很多看过同名电影的人应该都不算太陌生,其实自己也是冲着电影的名气才去的辣,不过去了后才听当地人说其实那部电影只是借了这个城市的名,实际是在好莱坞的影棚拍摄的2333.
接下来进入当地生活部分吧,印象中非洲,尤其是暑假,应该是巨热的那种,但到了当地发现简直凉爽,这还是得益于邻海城市的天然优势吧哈哈。蚊子一点也没有,苍蝇倒是挺多的。(这点挺233阿)食物的话真的没有什么墙裂推荐的美食啦,但是如果运气好能得到不错的推荐的店,tajine还是可以一试的,毕竟是三毛之爱啊~最想吐槽的就是摩洛哥的面包,对他们而言面包就是咱门的米饭,顿顿都有的那种,氮素!这可绝不是咱们在国内吃的那些香香软软的面包哟,吃久了真的会让人哭泣的,诶,一言难尽。当地人见到亚洲人都是巨好奇巨热情的,尤其是女生,极易被搭讪,所以女生在那里保持基本礼仪点到为止就好啦。
至于我的工作嘛,文化中心的小孩见到(亚洲的)老师们都是十分喜爱的,一到下课走到哪里都是被围绕的,反正一定不会是一个人待角落。我的学生年纪分布也很广,上至妈妈级,下至8,9岁甚至更小。但是他们的学习欲望都很强烈,这点挺让人感动的。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对于摩洛哥人来说,会说3、4门语言是家常便饭,除了历史原因也可能这个民族确实语言天赋很高吧。我所在的文化中心离住处非常远,每次去单程都要几个小时,经常在回来的路上累到睡着,但是在文化中心的时间确实很开心呐。
啊,1个月其实真的也就这样过去了,遥远的非洲大陆也成了地图上的另一个地方,但是这段时间在这里发生的所有事情,我是都不会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