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末我留任了学校喜欢的社团,所以暑假的时候就自告奋勇的充当热心学姐一职,加入新生群为小萌新们解答疑惑。
“你的大学让你失望了吗?”
这是新生群里一个女生私聊我的消息。
说这话的人是我的准学妹,据她所说,她高中所在的班级,30个人里80%上了一本大学,很遗憾,她就是那六分一。
“我还没来学校,就已经对它失望透顶了,我甚至能预告我未来四年的大学生活,很糟糕。”
“我怕这所本身就平淡无奇的学校,会吞没我最后一点野心。”
“学姐,我真心觉得,我的大学配不上我。”
看着学妹发过来一连串的消息,字里行间的她对录取学校的不满和要在大学里努力一把的野心,快要溢出屏幕。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复她。
2.
其实,大家又何尝没有这种想法呢?
我的一个朋友琪琪,在一个普通的三本大学读外语专业。因为专业成绩十分优秀,老师破例推荐她去外校参加一个英语竞赛,认识了一个非常投缘的男孩子。
通过短暂的相处得知,他们发现两个人有很多共同的爱好。都喜欢东野圭吾的小说,喜欢看各种老电影,连喜欢的偶像是周杰伦都是一样的。
男生在武汉一所知名的211念会计这个专业,但是他英语成绩很好,口语说得特别棒!不管从哪方面来看,都是琪琪喜欢的类型。
用琪琪的话说,他是从漫画中走出来的男孩子。
比赛结束后,男生加了微信女生并主动问她,“你是哪个学校的啊,有机会去找你玩啊。”
此刻琪琪却犯难了,原本简单的几个字,在她的键盘上打了又删,迟迟没有发送。
她所在的三本大学让她说不出口,她觉得这个大学的配不上她,所以之后她再也没有和那个男孩子聊天过。
琪琪说,她觉得自己在三本大学念书很丢人,也由衷的觉得自己很不堪。
蒋方舟之前在微博的发了一段话,“普通大学和名牌大学最大的差距不是在教育资源上的,真的让他们和所谓“精英”拉开差距的关键在于,学生们的心气和自我定位不同。”
如果说大学就像是自己的名片,那么名牌大学的自带logo让人敬畏三分。相比之下,像我们这些不知名的三本大学像一个笼子把我们困住,困住的不是我们的身体,而是突破自己的现有平台的热情。
3.
一个大四学姐拿到了心怡大学的offer,学校的毕业典礼上邀请她上台发言,为学弟学妹指点迷津。
我了解学姐的是因为她从大一开始就经济独立,大学四年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奖学金,多次被评为优秀学生代表,辅导员在第一次班会上就让我们要像她学习。
我们学校虽然是一个普通的三本大学,但是她的个人实践经验可圈可点,去英国交流,做自愿者,参加学术论坛,大三的时候就在校外开了自己的培训班……总之,有着丰富而精彩的大学生活。
她在讲台上说,虽然学校水平是“天生”的,对此无计可施,但其他所有成绩都是她“后天”创造出来的。
四年的努力,足够把她打造成一块用自己实力说话的优秀女大学生,她再也不需要依靠其他东西证明自己,她自己就是品牌。
进入一个三本大学或许是一个遗憾,她的努力需要付出更多的力气,还有无人为伍的孤寂。
好在事实也证明,那些遗憾在日后努力中也可以被弥补和抚平。
4.
知乎上有个问题,“你对你的大学生活失望嘛?”底下有265个回答。
“我倒是挺高兴的,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未来负责,真好。”
“失望。没进大学的时候为自己立下了无数个flag,现在却每天在寝室里像一只咸鱼,天天混吃混喝等死。偶尔想决定逆袭一下,又受不了身边人的眼光,好像在大学里,努力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我更怕四年后我的大学对我失望。”
…………
以上是我看到的几个高赞回答。
想了很久,我回复那个小学妹,“你可以对你的大学失望,但绝对不要轻易对自己失望。”
即使是在一个普通大学,你也可以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利用资源共享名牌大学的优秀教育,多和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多接触有理想的同路人,努力突破自己的各种可能性。
尽管你不是知名大学毕业的,也希望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四年后可以和所谓的“精英”们站在同一个平台说,我并不比你差。
最后希望四年以后的你,要么有好看的简历,要么有出色的能力,最好两者兼具。那时候你会发现,大学的遗憾和差距是可以弥补的,无论怎样,都不要蹉跎了你最好的黄金时代。
做你改做的事情,趁一切都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