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 | 《搜神记》:作为信史的鬼神故事集

今日观点

本周开始讲一部奇幻经典《搜神记》,今天先从作者和书的来历讲起。今天我们虽然把《搜神记》当作志怪小说的鼻祖,但在当时,作者以史家的态度认真来写,读者以读史书的态度认真来看,谁也不觉得这只是打发时间的鬼怪小说。


一、干宝的奇幻见闻

1、《搜神记》的作者

晋朝人,名叫干(gān)宝,字令升。
干宝是东晋人,他的祖父在三国的吴国做官,父亲在西晋做官。祖孙三代人,跨越了三个历史分期。
干宝是东晋第一任史官,负责编修国史,《晋纪》。

2、干宝的身份

干宝是一位很受尊重的皇家首席史官,既是严谨的化身,又是既得利益者。换言之,他不是蒲松龄那种落魄文人,更不是今天这些靠编故事来赚钱的小说家。

3、干宝的业余爱好

干宝喜欢阴阳术数,爱看京房和夏侯胜等人的著作。喜欢阴阳术数的人,生活中难免会有很多神神怪怪的事情。


二、鬼之董狐

1、《晋书》的记载

《晋书》:因为干宝有很多亲历得来的鬼神见闻,于是搜集古往今来的各种灵异事件,写成一部《搜神记》。

得到评语:“卿可谓鬼之董狐。”

董狐是春秋时代的史官典范,把干宝比作“鬼之董狐”,意味着《搜神记》里的那些事都是可靠的。

2、古人比我们更容易相信鬼神的传说,也更相信书本知识。

  • 早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墨家批评儒家的鬼神观,就搬出了一个掷地有声的说法:那么多古圣先贤留下的鬼神记录,难道都是编出来骗我们的?
  • 干宝作为国史权威,更容易接受前人文献里的鬼神素材。
  • 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对人间万事的记载难道就比对鬼神的记载更可靠吗?

3、《搜神记》序言,首先谈的不是鬼神,而是人间的史学。

  • 即便是认真搜集史料,也无法保证完全不会失真。古籍里边,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说法,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要追溯更久远的历史,失真的可能性就更高。但国家并没有因此废除史官,读书人也没有因此就不读书了,这是因为那些记载就算有各种错误,毕竟还在可容忍的限度里。

4、干宝的见识

接受一种明知道有很多缺陷的知识,还能大致估算出这些缺陷的限度,这其实是有点反人性的,必须有强大的理性来做支撑。
理性不够强大的人,往往要么倒向不可知论,怀疑一切,要么倒向宗教,过一种没有怀疑的踏实日子。

4、“明神道之不诬”

干宝在解释写书的目的说:我搜集的这些奇幻事迹,有些来自古代文献,有些是当代的见闻,我把它们汇集整理出来,就是要证明“神道”是真的。所谓“神道”,就是儒家“神道设教”的那个“神道”。

5、并非不务正业

司马迁说他写《史记》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什么才是“究天人之际”?
    就是深入探索天道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这里的“天道”一部分是指自然法则,一部分不是。不是的那部分,指的就是鬼神。
    司马迁没能逃开董仲舒“天人感应”这种主流学术的影响。对于职业历史学家来说,研究鬼神就是在“究天人之际”。

6、干宝以史家的态度认真来写,读者以读史书的态度认真来看,谁也不觉得这只是打发时间的鬼怪小说。

《搜神记》和《聊斋志异》的不同:

  • 前者是历史创作,所以,《搜神记》的故事和人物形象往往不如《聊斋志异》那么鲜活
  • 后者是文学创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