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疼痛感认识按摩的好处

疼痛的定义:外界刺激引起的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导致的不愉快的躯体感觉或情感经历。疼痛是机体的警报系统,当躯体受到外界刺激时,产生痛感,以避开危险或作出防御性的保护。

当外界刺激作用机体时,除了可以产生痛觉的主观感觉外,还表现出不同生理反应。主要有三种反应:

1、行为反应:是指机体对伤害性刺激所作出的躲避、逃跑、反抗等整体性行为反应。这是由中枢神经系统下的各级中枢,特别是在脑的高级部位参与和整合下所作出的反应。例如,将人光脚置放在滚烫的铁板上时,人一定会不停的蹦跳,以躲避脚板被烫伤。当然,当事先知道刺激能够造成损伤而引起疼痛时,人们一定会想方设法规避。如两人搏击时,一定要设法躲避,避免被人击中受伤。所以,古代官员惩罚犯人时,要将犯人按住或绑住,犯人可以叫,但跑不了。

2、条件反射性反应: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出的迅速应答。如用手尝试高温物体时,条件反射能够使人迅速地将手缩回,避免深度刺激。在人的体内,条件反射表现为骨胳肌收缩,以逃避伤害性刺激对机体的进一步伤害。如果伤害性刺激强度非常强烈,在出现躯体反应的同时,常常会诱发交感神经系统的强烈活动,使机体出现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汗腺和肾上腺髓质分泌等反应。

3、局部反应:仅局限于受刺激部位对伤害性刺激作出的一种简单的反应。这种反应具有警示、修复和强化功能。如体力劳动者的手掌经常与物件接触、按压、摩擦,会长出水泡和血泡来,这就是警示功能,告诫人们不要如此使用手掌了。当警示功能失效时,将调用修复和强化功能,让水泡和血泡消失,长出老茧来,以适应体力劳动。练功人对着沙包或木桩拳击时,强化功能的体现尤为突出。

按摩就是主动接受刺激,并引起机体的疼痛感,激发人体的修复和强化功能,达到健体强身的效果,正所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按摩可使局部皮肤潮红,皮温增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液、淋巴循环增加,具有调节血液循环、神经系统和淋巴循环的作用。一般的按摩可以活血化瘀、消肿散结。科学的按摩还可以使关节脱位得以整复,骨缝错开得以合扰,软组织撕裂得以对位,血肿机化导致的粘连得以疏通,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功能重建。

按摩可刺激到皮肤、神经、血管、淋巴、肌腱、骨头,还有中医所说的筋脉,对这些部位起到如下作用:

皮肤:避免起皱、发黑、瘙痒和各种皮肤病

神经:提高神经的灵敏性,避免神经衰弱

血管:使血管增强增韧,富有弹性,调节血液循环

肌腱:增强肌腱的收缩和舒张力量,出击和抗打击能力提高

骨头:增加骨头的强度和韧性增加,避免骨质疏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诡嗟残志牧云下,天涯何处安残生?
    残桥柴马阅读 216评论 0 0
  • “时间是一个玩骰子的孩子,孩子掌握着王权”这是赫拉克利特的诸多隐语中最震撼我的一句。每个人的未来都是不可预测的未知...
    8ab1b259aed0阅读 644评论 4 8
  • 在富丽堂皇的酒店门口,我正在接一位朋友的电话。 “大哥,买鞋油吗?我帮你擦擦鞋吧……” 一位手提布袋的小青年...
    鸿菜苔阅读 772评论 0 2
  • 《追寻生命的意义》读记 (2017年3月10日星期五阴) 前言 1、在本书中,弗兰克尔博士介绍了导致他发现意义疗法...
    古驿木丁阅读 61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