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来
【写在前面】
很早之前就敲下过这个题目,后来一构思才发现,把框架弄得太大了,索性把它拆分开来写。
【今天在图书馆的时候...】
说真的,我觉得自己差不多就是个准大四毕业生了,专业课陆陆续续结课,期末考也接二连三进行着,也就是说,我现在每周统共,就只剩两节课...除却毕业实验、实习等的一系列“毕业之前”一定要搞定的事,我目前最不缺的,就是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了。
我想过,既然决定不考研,不如先把所谓兴趣爱好专业化。比如说,我是一个非英专生,却对英语有独特的爱好,四六级500+我已经欣然接受了,毕竟说句实话,这个分数真的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很难谈得上真正的英语水平。
不刷分,不如转战场。
我把今年的英语自我学习的目标定在【BEC高级】&【CATTI三级】&自学【本专业的英语教材】的其中两个。
还有点多对吧,我就想看看,凭借一腔热血、兴趣爱好和自我成长,我能变成什么模样。
今年的我,在很多方面上,好像正在很努力【找回过去的自己】。
就好像说,看一件事要结合它背后的原因,看一个人自然也不能忽略他的过去。我想起高中三年几乎每次月考都是班级第一的时候,想起每天不睡午觉刷题看书的时候,想起每天都把要做的事情安排得井然有序的时候,想起每次都把沉浸在最喜欢的科目题海里当做放松的时候,想起每个老师的信任和在课程上给予一定自由的时候。突然涌入脑海的东西太多了,我自己都打了个哆嗦。
我曾经是第一名,那现在呢?大学生活本不是用分数来衡量一个人了,可我的前两年俨然连自己的标准都失去了。我逃课,打游戏,混微博,泡贴吧,考试抱佛脚,沉迷泡沫剧,吃多还不动...我好像很努力得藏起了曾经的骄傲。
【直到...她的出现】
她是我无意中认识的一个师姐。人生的微妙也就在于,多的是你无法预知和掌控的事。师姐在考研那年,自学雅思上7,考取了两门证书,健身读书复习,运营自己的公众号,样样都不落,重点是,她是跨校跨专业考研!我一句话里就概括的东西,或许只有她自己知道那年过得有多么充实多么值得多人让人佩服。
李笑来在《把时间当作朋友》中说过,不用跟任何人学习,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或清楚明了或含糊不清得有自己的目标,不管是什么所谓的“理想”或者“痴心妄想”。你现在就要开始参照着那个你自己的,哪怕是“不切实际”的目标作为标准来判断。
在感叹着佩服别人的同时,你应该同样意识到,这些都是可以同时实现的,有一种厉害就在于,他们身上好像不存在“顾此失彼”这一说。
所谓人生不设限,为时不晚的。
想让自己变得厉害一点,想做个有故事的人。